|
按此了解中醫學高血壓的形成
中醫認為高血壓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其發病不是單一因素作用,而是情緒過激、內傷虛損、飲食失調以及先天因素綜合作用,致身體陰陽失衡,氣血不調的結果。其病變主要在肝、腎,而症狀表現跟體內的風、火、痰、瘀等病理有關。綜合歷代中醫有關"眩暈"、"頭痛"、"肝風”等的論述,歸納高血壓的病機如下:
|
1. 肝陽上亢 |
|
肝臟負責調暢氣血運行,肝陽促進氣血上升,肝陰促進氣血下降,陰陽既相互作用也相互制約。一旦肝陽過盛,陰不制陽,致使氣血上湧,產生風邪,就出現頭痛、眩暈的症狀。肝陽過盛可發生在:
|
身體素來有陽過盛的傾向 |
|
情緒問題如憂鬱、惱怒、緊張、思慮過度等,導致肝氣鬱結,鬱氣化火,損耗肝陰 |
|
腎陰虛,不能滋潤肝陽,形成肝陽過盛 |
|
|
|
|
2. 肝風痰濁上擾 |
|
肝陽過盛,易受風、痰病邪影響,擾亂經脈運行,氣血不能上升滋養頭目,導致暈眩、昏迷、肢體麻木等。痰濁積聚可發生在:
|
飲食失調,進食太多肥膩食品,損傷脾胃功能 |
|
憂思情緒、勞倦等易致脾陽損耗,水液運化不良,形成痰濕積聚 |
|
肺虛不能調節體內津液輸佈、運行及排泄,津液流通不暢就會積聚生痰 |
|
腎虛,水液代謝不良,體內水液泛濫而形成痰濁 |
|
|
|
|
3. 陰陽失調 |
|
腎精是生命活動的基礎,為全身陰陽之根本。人到老年,腎氣虧虛,體內陰陽失去腎的支援而出現不協調,陰虧虛發生在身體下部,而陽過盛發生在身體上部,上下不能相互制約,就有健康問題。例如虛火上炎頭腦,而出現頭痛、耳鳴等。 |
|
|
|
4. 其他重要病因 |
|
高血壓的病因迄今仍在研究中,並提示與下列因素有關:
|
遺傳 |
|
鈉鹽攝取過量 |
|
高度集中及精神緊張的職業 |
|
缺乏體力運動 |
|
肥胖 |
|
吸煙 |
|
大量飲酒 |
|
缺乏某些營養成份,如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C等 |
|
近來還發現,較多高血壓患者有對胰島素不敏感和有高胰島素血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