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保健專題
>
消化性潰瘍
定義
|
病因
|
症狀
|
診斷
|
治療
|
預防
|
參考
消化性潰瘍 : 病因
西醫
中醫
有關消化性潰瘍的病因,以胃腸局部粘膜損害與保護因素之間的失衡來描述最適合。胃腸粘膜損害因素包括:
幽門螺旋桿菌
非甾體類消炎藥( NSAID ),代表藥物有 iburpofen
胃酸及某些蛋白消化酵素( pepsin )
保護腸胃粘膜的因素主要是針對胃酸,包括:
粘液層,避免胃酸直接損害
胰腺分泌物,可以中和胃酸
前列腺素,增強粘膜的保護作用
表皮生長因子,減低胃酸分泌
其中以幽門螺旋桿菌與非甾體類消炎藥( NSAID )為潰瘍病最重要的致病成因。幽門螺旋桿菌干擾胃粘膜的完整性,使胃酸及蛋白消化酵素侵入粘膜下組織造成損害。而非甾體類消炎藥( NSAID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腸胃粘膜屏障的保護作用減弱。其他相關的誘因有吸煙、壓力、飲食不節及飲酒。
潰瘍模式圖, (正常情況下, 粘膜層內的腺體分泌粘液防止胃酸侵蝕胃壁)
中醫學認為引發上腹部胃脘痛的因素如下:
1.
情緒失調:中醫認為長期情懷不暢,如懮思惱怒等情緒,會影響
肝臟
對
氣
機的疏導功能,當不良的氣流逆行犯胃進而擾亂
脾臟
時,消化和轉輸過程就會混亂,導致脾
胃
氣血壅滯,引致胃脘痛。
2.
飲食所傷:飢飽不定時或暴飲暴食,損傷脾胃功能,引致胃脘痛。
3.
脾胃虛弱:先天稟賦不足,脾胃素來虛弱,或因長期腦力或體力透支,亦會損傷脾胃,導致胃脘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