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觀點了解中風的形成
中風病,發病部位本來在腦部,然而中醫認為「腦病以臟腑經絡應之」意思即腦部的疾病會使臟腑、經絡相應地表現出症狀,故此體內的致病因素、體外的致病因素均可導致 "氣血偏盛" (血壓升高情況)。中風的發生,病因及病理雖然較為複雜,但歸納起來不外乎首先有肝腎功能不足,飲食不調或勞累,情緒不穩,年老體弱的因素。造成體內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內風、外風)、痰、氣、瘀六種內在致病因素。以上六個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致病。引致中風的原因大致分析如下:
肝腎不足
年老體衰會令肝腎功能虧耗;性生活過度亦會令身體中的精血漸漸地消耗。在五行相互化生的循環關係中,腎功能虛弱會出現水(腎)失去平衡而令到木(肝)不能滋生,引致肝陽相對地過盛,從而形成內源性風邪,最後發生中風。或由於肝陰不足,過盛的陽令風邪在體內向上衝,造成孔竅(內臟與外界交通的窗口)阻塞及絡脈擾亂,亦導致中風。
心火過盛
情緒反應過強或過久,造成心火過盛;或腎水(腎陰部份)虛衰,造成體內陰虛弱而陽過盛,過盛的陽令精神抑郁及神志模糊,亦引發氣血在體內向上加速運行,最後導致中風。
痰濕壅滯
飲食失調,使脾臟功能不能正常運作,產生及積聚痰濕,痰的積結會轉化作熱,熱過盛則產生風邪,風痰等病邪積聚於體內,阻塞本來通暢的孔竅(內臟與外界交通的窗口),引致中風。另外有一些人,由於肝陽素來旺盛,容易引至風邪在肝內熾烈;若睡眠不足則容易引至痰的產生,及後風、痰病邪在體內經絡橫衝直撞,氣機運行受阻,造成突然昏迷。
氣虛邪中
年老體弱,體內的正氣虛衰;另外用腦過度,使氣血虧損;氣血運行受阻,肌肉筋腱失去營養;痰濕在體內素來過盛,使病邪容易聚積於體內。種種因素造成身體抵抗力低下,外源性病邪乘虛侵入,閉塞孔竅及阻擾經絡,最後形成半身不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