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搶救階段以葯物為主,輔以針灸治療;恢復期及后遺症階段,以針灸、推拿為主,用藥物輔助治療。病人應在接受中醫 治療前,會見有經驗的醫師作出正確的診斷和切合個人的治療手法。以下是一些方劑及其他療法的舉例。
治則:祛風化痰、養血通絡
方劑:初起之時,有肢體麻木抽搐,或有半身不遂,或口角歪斜可用大秦蘇湯:
秦蘇、石膏、甘草、川芎、
當歸、芍藥、羌活、獨活、
防風、黃芩、白芷、生地、
白術、茯苓、細辛。
方中以秦蘇、羌活、獨活、防風、白芷、細辛祛風解表;石膏、黃芩清利邪熱;生地、川芎、當歸、芍藥養血活血;白術、茯苓健脾化濕。
若有寒熱表証可用小續命湯:可祛風解表、活血通絡
麻黃、防已、附子、川芎、
桂心、黃芩、赤芍、杏仁、
生姜、防風、灸草。
若有口角歪斜可用牽正散:可祛風化痰通絡
白附子、白僵蠶、全蝎。
若有說話不流利可用解語湯:可平肝熄風、化痰宣竅、行氣通絡
羚羊角、桂皮、羌活、甘草、
防風、附子、酸棗仁、天麻。
若有肝腎陰虛可用大定風珠:可滋陰潛陽、鎮肝熄風
生白芍、阿膠、龜板、地黃、
麻仁、五味子、牡蠣、麥冬、
灸草、雞子黃、鱉甲。
針灸:以手足陽明經為主,針用瀉法。
半身不遂選穴: |
|
肩于、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環跳、足三里、陽陵泉、豐隆、解溪、昆侖、太沖 |
|
口角歪斜加: |
|
地倉、頰車、牽正、風池 |
|
頭暈眼花加: |
|
百會、風池、風府、合谷 |
|
說話不流利加: |
|
廉泉、啞門、金津、玉液、通里 |
|
手指抽搐加: |
|
八邪、後溪、三間、大陵 |
|
足趾麻木加: |
|
太沖、太溪、三陰交、八風 |
|
耳鳴淺睡加: |
|
腎俞、關元、太溪、三陰交 |
a. 半身不遂
治則 :益氣活血、疏經通絡
藥物 : 氣虛血滯用補陽還五湯:
歸尾、川芎、黃蓍、桃仁
地龍、赤芍。
方中黃蓍補氣,川芎、桃仁、歸尾、赤芍養血活血,化瘀通絡;地龍祛風通絡。
肝陽上亢用天痳鉤藤飲:
天痳、鉤藤、生石決、山梔、
黃芩、牛膝、杜仲、益母草、
桑寄生、夜交藤、朱砂、茯神。
方中黃芩清熱瀉火;牛膝引血下行;益母草活血通絡;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夜交藤、朱砂、茯神安神定志。
肝腎陰虧用地黃飲子:
熟地、巴戟肉、山萸肉、
石斛、 肉蓯蓉、附子、
五味子、肉桂、
茯苓、麥冬、菖蒲、遠志。
方中熟地、山萸肉滋陰補腎;肉蓯蓉、巴戟天溫腎壯陽;附子、肉桂溫補真陽;麥冬、石斛、五味子養陰補液;菖蒲、遠志、茯苓化痰開竅通絡。
針灸 :選穴同中經絡。
氣虛加:膻中、足三里
陽亢加:風池、合谷、太沖
陰虛加:三陰交、照海、太溪
|
|
治則 : |
化痰開竅。 |
藥物 : |
解語湯 (請參考中經絡治療) |
針灸 : |
選穴廉泉(齊剌)、通里、豐隆 |
|
|
治則 : |
祛風牽正 |
藥物 : |
牽正散 (請參考中經絡治療) |
針灸 : |
選穴地倉、下關、頰車、風池、合谷 |
|
|
頭針 : |
選用病變對側、運動區、足運感區,失語加語言區。 |
水針: |
可選用丹參注射液、當歸注射液、紅花注射液、腦活素、胞二磷膽鹼等中西藥物,於患側手三里、足三里進行穴位注射。 |
推拿: |
根據臨床症狀,選用相應的部位作推拿手法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