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醫看病 > 癌症的中醫保健 > 中醫藥在癌症手術期的應用
 

中醫藥在癌症手術期的應用

對於癌症治療,目前單純的西醫或中醫療法,都難以有滿意效果。中醫善長扶正固本,增強患者免疫功能和調節能力,不過抗癌作用較慢較弱;西醫的抗癌作用強,卻對身體有毒副作用。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以西醫主攻邪,中醫主固守,發揮各自優勢,互補不足,在臨床上取得了明顯效果。

手術切除癌灶可迅速降低癌瘤負荷,但只適合早期和某些中期癌症,且無法防止術後的復發和轉移,所以純粹用手術往往不能達到長期療效的目標。再者,由於麻醉、出血及手術創傷,手術本身亦帶來損傷,耗,使臟腑陰陽失衡。手術前後利用中醫藥作綜合調理,可減少手術的風險和加速康復。

癌症手術前準備
癌症手術前兩周內,開始以中醫調攝,為手術切除作準備,改善患者某些臟器功能,如肝功能、腎功能等,增進體質,以利手術進行,減少併發症和後遺症。中醫調理大多採用補氣養血、健益氣、滋補法,或者結合辨証施治加以調理。常用方藥有:
四君子湯
四物湯
八珍湯
十全大補湯
六味地黃湯
歸脾湯

癌症手術後調理
中醫藥治療有助加速康復,並為進一步的放療、化療作準備。中醫認為手術耗氣傷血,患者多表現有氣血雙虧,或氣陰兩傷,或營衛失和,或脾胃失調,醫師會根據不同情況給予相應調理。
調理脾 :癌症術後大多數患者都存有胃口差、消化不良、腹脹、便秘等,胃腸功能紊亂的問題,必須首先解決。如單純表現為脾胃氣虛、脾胃不和,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一般能增強食慾和精神體力。如術後腹脹明顯,便秘、口乾、舌苔黃厚而燥者,則予以理氣化滯,通腑泄熱之類的藥物,如枳殼、厚朴、木香、大黃等。術後體虛明顯者,應注意補氣養血、開胃醒脾,藥物有人參黃茋、當歸、黨參、甘草、丹參、白芍、陳皮、雞內金、茯苓等。
         
枳殼
    
厚朴
    
木香

益氣固表 :手術後,大多會有自汗、動則多汗等營衛不和表現。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所以心氣亦虛。治療以益氣、固表、斂汗為主,常用方藥玉屏風散加太子參、五味子、白芍、浮小麥、煆龍骨、牡蠣、麥冬、防風、黃茋等。一般服藥後數日即可使出汗減少,食慾增加、體質明顯恢復。
         
防風
    
太子參
    
浮小麥

養陰生津 :有些患者術後表現口舌乾燥、舌光無苔、大便燥硬、食慾極差、噁心等,屬胃陰大傷、津液虧耗之症。必須投入大量養陰生津中藥,如沙參、麥冬、石斛、天花粉、玉竹、生地、玄參等。

癌症術後鞏固治療
手術後,如不作放療或化療,應集中預防復發和轉移,可在扶正的基礎上,加相應的抗癌中藥。扶正方面應根據臟腑不同特性來辨証,如肺癌屬陰虛型以養陰潤肺為主,屬型則以化痰散結為主;消化道腫瘤多以健脾和胃為主;乳腺癌多以疏理氣為主。袪邪方面則根據癌細胞類型,而予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化痰袪濕等中藥。這樣能提高患者的綜合抗病力,又一定程度上控制殘餘癌細胞活動,防止復發和轉移,提高長期療效。如果病情屬晚期,更應長期以中藥維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