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保健專題 > 肝癌
 定義 |病因 |症狀 |診斷 |治療 |預防 |參考
   
肝癌 : 症狀
   
西醫 中醫

由於肝癌沒有明顯的病癥,所以診斷肝癌的其中一點困難是缺乏症狀,往往沒有病癥警示患者。

當有症狀出現時,常見:

疼痛,腹部不適通常位于右上腹及腹正中部,肝癌引起的疼痛有時亦會在右肩胛附近出現;
腹部脹滿 ;
發燒;
黃疸,眼睛和皮膚發黃,大便色淡、尿色深(茶色)。

在疾病末期,由於肝衰竭而形成,出現血液及代謝的症狀包括:

暈眩、頭痛、因低血糖而引起的頭暈;
不明原因的出血及瘀斑;
神經錯亂;
昏迷。



 

肝癌的辨證分型:

受著引致肝癌的先天遺傳及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病人通常會先表現脾虛的症狀。中醫認為脾主要負責身體的消化功能,包括將水液及食物內的精微物質轉化為氣,從而推動身體進行日常活動。若脾的功能失調,這些水液便不能被正常運化,從而引致水濕的積聚。當水濕繼續積聚,便會逐漸轉變為熱,熱會損害病人身體,使病人不適。有時候,當水濕積聚於腹中,腹脹便會發生。

若脾虛的問題持續,便會出現氣滯的情況。氣為血之帥,若氣滯持續,血瘀便會發生,血瘀是血液流動失暢的現象。若這問題長期不受控制,熱盛的症狀便會出現,由於發熱的部分常系於脾胃,故常稱為「陽明大熱」,因為胃腑與足陽明胃經有密切的關係。當肝癌發展到晚期,身體的熱便會耗盡體內的陰液,形成陰虛的現象。﹝請參閱下文﹞

按此觀看病人的證型表現

按著肝癌的病情及發展階段,病人會表現為以下一種或多種不平衡的證型。若這些失調的情況不能得到改善,身體甚至會出現其他方面的問題。

a)脾虛
如前所述,主運化水榖精微,脾虛可引致水濕停滯、消瘦、疲倦無力、胃口欠佳及大便薄。一般來說,脈會顯得軟或濡,舌質不紅,而軟脈及濡脈均是濕的表現。

b)氣滯
滯出現時,體內氣機便會受到影響,從而引致上腹飽脹、飲食減少、噯氣。脈象會顯得滑數,舌苔黃膩,舌質也常較紅。

c)濕熱
按中醫的理論,熱邪屬邪的一種,故病人會出現小便黃赤及發熱等症狀。受著肝膽濕熱影響,正常的「膽汁」調節會受到影響。膽汁乃由所製造,貯存於,並從膽分泌至小腸以助消化。中醫認為當膽汁過盛,會外溢於體表,並表現為黃疸。由於這些問題全因熱所致,脈象顯得數而滑,而滑脈多由濕所致,此外亦會出現舌紅及黃膩苔,而黃膩苔亦顯示了身體有濕熱的情況。

d)熱盛
受著過度的熱所影響,病人會出現發熱的症狀,熱度可高可低,而發熱前,病人亦常常先有惡寒,惡寒愈深,發熱的溫度亦愈高。肝癌病人的發熱多有時間性,以午後發熱為多數,熱症常不須藥物治療而能自退去,但亦有一些病人有持續發高熱的表現。當熱症退去時,病人常伴大汗。熱盛的病人脈象滑數,舌象可偏乾,有時病人沒有發熱,但感到肝區有熱的感覺,亦屬此證。

e)血瘀
當身體某部位的流失暢時,血瘀便會出現。血瘀的肝癌病人會於肝區出現劇痛,痛的部位於按壓後加劇,而痛處則固定不移,病人脈象多細濇,舌質黯,並有瘀斑。

f)陰虛
按中醫理論,物質及液體的東西均屬陰。若身體出現陰虛的情況,便會有口乾及脈細等症狀。由於在正常情況下,陰與陽應互為平衡,若陰不足,則陽會相對過盛。陽相對過盛的症狀包括煩躁、脈數、舌質紅、絳、舌光或剝等,而這些均是肝癌陰虛的表現。

與肝癌有關的症狀:

早期肝癌由於沒有特別的症狀,其診斷一般較為困難。當癌症發展至中、晚期,症狀便會變得明顯。

一般症狀:

1.肝區疼痛﹝脅肋痛﹞
肝區疼痛主要分為隱痛與劇痛兩種。若肝區疼痛屬劇痛類而痛的部位於按壓後加劇,這疼痛多由血瘀所致。血瘀是由血液不能順暢流通所致,屬實症的一種。在中醫的概念中,病症可分為虛症及實症。實症是指身體由於受到過多的外邪所影響,以致失去健康的平衡狀態,外邪是指身體以外引致疾病的因素,包括風、暑、濕、燥、寒等。而治療亦要分虛實,虛者補之,實者去之。若問題出於過多的邪,治療便應以去除外邪為主。另一方面,若肝區疼痛屬隱痛類而痛的部位並沒有因按壓以加劇,這疼痛便多由氣滯所致,氣與血的運行對身體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若氣血的運行受到影響,健康的問題便會出現,從中醫角度看,疼痛便是一種由於氣或血不行以引致的。

2.上腹部腫塊
中醫常稱上腹部的腫塊為「癥瘕」,是一種因聚所致疾病,這概念的介紹可參閱本文定義部分。關於癥瘕的成因,有多種說法,有些認為其形成與氣滯或血瘀有關,有些則認為與脾虛有關。

3.其他常見症狀
中醫認為脾主四肢,因此患有脾虛的肝癌病人多感到疲倦無力。此外,脾亦主運化水穀從而將食物轉化為推動身體機能活動之氣和血。若脾臟虛弱,則運化無權,體內的水濕便會停滯積聚,若水濕積聚與大腸,便會引致腹瀉或噁心等。

臌脹亦是肝癌一個常見的症狀,臌脹是指病人整個腹部脹滿,而這症狀與脾虛有密切關係。中醫認為脾屬,土能克水,就如泥土沙包能克制洪水一樣。若脾氣虛弱,體內的水濕便會不受控制而「泛濫」並積聚於腹部,形成臌脹,西醫稱這現症狀為「腹水」。

若腹脹只限於上腹部的脹滿,中醫便稱這為「痞滿」,痞滿是由於阻塞而引致的脹滿,這阻塞常因氣滯所致,若脹滿及於整個腹部,則稱為臌脹,臌脹主要脾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