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保健專題 > 肝癌
 定義 |病因 |症狀 |診斷 |治療 |預防 |參考
   
肝癌 : 定義
   
西醫 中醫

肝臟是一個巨大的楔形器官,位於右側腹腔的上端。有消化及代謝食物、分解毒素及藥物、產生凝血因子及貯藏血液等重要功能。

現時肝癌是亞洲和非洲國家最常見的致命癌症。病人患肝癌後能生存五年的比率只有5%。肝癌在北美洲及歐洲很少見 ,發生率低於流行地區五十倍。但一些西方國家如澳洲患病人數正上升,相信與乙型及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率上升有密切關系,因為該兩種病毒均是引致肝癌的主要成因。另外,更多肝癌流行地區的人口移居至這些西方國家相信亦是上升原因之一。

由於不同的腫瘤類型需配合不同的治療方案,因此分辨原發性肝癌(又稱肝細胞癌)和繼發性肝癌是十分重要的。原發性肝癌是腫瘤細胞首先發生在肝臟,當病情發展至後期就會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繼發性肝癌則是腫瘤細胞源自身體其他部位,及後癌細胞擴散,通過淋巴或血液轉移至肝臟,繼而於肝臟形成腫瘤。另一種膽管癌有時會誤以為是"肝癌",他源於輸送富含消化酵素液體(膽液)的膽管,使肝功能受影響。 本章只描述原發性肝癌(肝細胞癌)。




 

中醫相信肝癌與腹中的「癥瘕積聚」有關。「癥」與「瘕」均指腹內痞塊,一般以隱於腹內,按之有形,堅硬不移,痛有定處為癥;聚散無常,推之游移不定,痛無定處者為瘕。由於中醫學並不著重於解剖上的病理變化,因此中醫認為為病人找出引致身體不平衡狀態,比區分腫瘤位置更重要。

早期的中醫學文獻對類似肝癌的症狀早有描述,例如中醫所指的「息賁」症,息賁是古代的醫學名詞,指胸脅下出現腫塊。其他和肝癌有密切關係的症候包括「臌脹」、「黃疸」、「痞滿」等。

從西醫的角度看,肝癌則可分為良性與惡性,此外亦有原發性及轉移性肝癌之分。轉移性的肝癌是指肝部的腫瘤細胞是從其他器官轉移過來的,本文將集中從中醫角度討論原發性肝細胞癌,這是一種原發於肝臟的癌症。 現 "癃"症。


中醫代表肝及膽囊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