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窩多汗和腋臭中醫診治
腋窩多汗症,指腋窩乃至胸脅下部汗出津津。腋窩經常濕漉漉令人很不舒服,並有機會造成局部異味和衣衫著色。腋窩多汗真正原因尚未清楚,一般認為跟局部汗腺過於發達或者調節汗腺的神經太過敏感有關,有家族遺傳傾向。其他誘因包括特定食物、壓力及情緒刺激。患者可能獨有腋汗,亦可能伴隨其他如手足、頭面多汗的情況。腋窩處皮膚薄嫩,經常潮濕摩擦,容易擦損紅腫,併發毛囊炎、瘡癤等。腋汗多者,外耳道多柔軟分泌物。
腋窩多汗症的治療方式,有外用止汗劑、肉毒素注射、口服藥物和手術。由於每人的輕重不同,各人對相同療法也反應不一,最好向專業人員請教,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無論如何,應先嘗試用最保守的方法來控制多汗症。
治療腋汗首選外用止汗劑。選購時,要留意產品成分,含10-25%的鋁鹽(aluminium based compounds)較佳,最好不含香精,可避免不必要的皮膚刺激。正確使用方法是,每天在腋窩沒出汗,乾燥的情況下塗抹,臨睡前用最好,6-8小時後醒來清洗掉即可。當出汗情況改善後,維持一星期使用1-2次來控制。
腋窩是最常發出體味的地方,嚴重者其他如腹股、陰部、乳暈、肚臍等部位也散發臭味。事實上,汗液本身是無味的,由於這些部位的大汗腺(又叫頂漿腺)較密集,分泌的濃稠汗液,經皮膚上寄生的細菌分解後,就產生特殊氣味。腋下多汗容易滋生細菌,味道特別濃烈。
某些人的大汗腺特別發達,分泌功能旺盛容易患腋臭。臭汗症與遺傳有關,其他如氣候變化、內分泌失常、疲勞等,也是腋臭的發作誘因。輕症者僅在活動出汗時兩腋發出異味,重者安靜不運動也可聞到。汗液多為淡黃色,亦可見綠、紅色。青年婦女的大汗腺比男子多,所以女性發生腋臭多一些,在月經期前後、懷孕期臭味更濃。隨著年齡的增長,大汗腺逐漸萎縮,分泌功能也日漸減退,腋臭症狀可以慢慢減輕和消除。患者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洗澡後撲爽身粉保持腋下乾燥,或者塗抹抗菌藥膏,來抑菌消味。
|
腋下胸脅部的經絡分佈 |
腋窩多汗症辨証論治
中醫認為腋窩出汗屬熱象,多由肝虛挾熱或少陰挾熱所致。肝膽二經分佈於兩脅,熱邪內鬱,迫津循經出於腋下,故主要責於肝膽。另心經有熱,心火循經上沖,薰蒸心液從腋下溢出。中醫治療以清熱,調理臟腑經絡為主。
肝虛內熱
腋下汗出,夜晚尤甚,多夢易驚,虛煩不眠,頭暈乏力,面色無華,午後潮熱或五心煩熱,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中醫治法為滋陰,柔肝,清熱。
舉例方劑:一貫煎加知母、黃柏、煅牡蠣、麻黃根
心經有熱
腋下頻頻出汗,煩躁,口乾欲飲,小便痛,舌紅或生舌瘡。中醫治法為清熱利濕。
舉例方劑:導赤散
另外,若患者每於神情不安時加劇,多屬心氣不足,宜養心益氣,用生脈散等可收斂汗液。
腋臭辨証論治
根據中醫理論,身體氣味由父母遺傳決定。體臭是汗孔泄出的一種濁氣,表示體內氣血不和,同時感受了濕熱之毒,薰蒸於體表,以致臭穢難聞。過食辛甘肥膩致濕熱內生,又或天熱衣厚,久不洗浴,以致濕熱內鬱,都是重要誘因。腋窩、陰部、乳暈等都是肝膽經脈循行區域,因此與之關係密切。中醫治療以芳香化濁、解毒除穢為主。
濕熱黃汗
腋窩汗出黏熱,色黃散發臭味,還伴有心煩,口渴,大便不爽,瘙癢,舌紅苔黃,脈浮或滑。中醫治法為清熱利濕,養血通滯。
舉例方劑:茵陳蒿湯加黃芪、白芍、桂枝、苦酒(醋)
陰虛內熱
腋下散發臭氣,多汗,心煩,手足心熱,口乾,失眠,大便乾結,舌紅苔薄黃,脈細數。中醫治法為養陰,清熱,斂汗。
舉例方劑:生地麥冬飲
腋汗和腋臭中藥外治
腋汗和腋臭除了內治方法外,還需配合局部外治來斂汗除臭。基本原則為保持清潔,減少分泌物,避免細菌滋生。以下可供選用。
中藥外洗法
組方1: 荊芥30g、藿香30g、丁香15g、黃連15g、枯礬20g、茵陳蒿30g
組方2:甘松10g、白芷12g、佩蘭6g
組方3:石菖蒲15g、丁香6g、枯礬10g
組方4:葛根或馬齒莧200g、明礬25g
先將藥材浸泡 20 分鐘,煎煮 30 分鐘,倒出煎液,洗擦腋下、外陰、乳暈、肚臍等多汗部位。之後用清水洗淨拭乾,塗抹止汗粉。每晚睡前進行。
定期磨除角質死皮,保持毛孔通暢,減少皮脂堆積,可避免細菌滋生。日常在家,單用生薑塊擦拭患處亦可達到效果,又或者以上述組方作磨砂敷料。
中藥止汗粉
組方1:煅牡蠣60g、煅龍骨60g、枯礬120g
組方2:煅牡蠣20g、麻黃根20g、煅龍骨15g、赤石脂15g
組方3:防風30g、白芷30g、細辛15g、川芎15g、明礬30g
|
防風、白芷、細辛、川芎、明礬 |
組方4:密陀僧粉30g、冰片6g、明礬30g、五倍子20g
將藥材磨粉備用。最好剃除腋毛,洗淨擦乾後才撲藥粉。每天2-3次。
注意有些中藥外用方,特別是偏方,含刺激性成分,容易引起皮膚反應,使用前最好請教專業人員。
腋汗腋臭飲食調攝
腋窩多汗容易滋生細菌,造成體味特濃,為患者帶來生活困擾,令人苦惱。患者即使經常洗澡更衣,還是汗出黏身發臭,香水也難掩其味。
中醫認為汗出發臭是肝膽濕熱、脾胃濁滯的表現。夏天或大汗時,周身臭氣,舌脈正常者,宜芳香辟穢,可試以藿香正氣散內服調理。如只有腋下多汗,汗臭黃,可試以甘露消毒丹內服調理。飲食上,避免暴飲暴食、酗酒,還應少食高糖、肥膩、太鹹太辣、不新鮮的海產等刺激汗腺的食物。平時多吃瓜果蔬菜,有益食品包括雪梨、苦瓜、冬瓜、綠豆、豆腐、赤小豆、苡薏仁、馬齒莧、白菜、荷葉、馬蹄、橄欖、白蘿蔔、鱔魚等。以下的簡便食療適合腋下多汗者。
|
橄欖100g、鮮蘿蔔500g,切片加水煎煮,當茶頻喝。 |
|
冬瓜500g(連皮)、苡薏仁500g,加水煮湯,以鹽等調味,經常食用。 |
|
冬瓜750g(連皮)、鮮荷葉1張,加清水2500ml煮一小時,當茶頻喝。 |
|
馬蹄10-15粒、赤小豆60g、冬瓜500g(連皮),加清水2500ml煮一小時,當茶頻喝。 |
|
菊花10g、桑葉10g、甘草3g,加清水750ml煮20分鐘,當茶喝。 |
|
粟米鬚50g、泥鰍250g。泥鰍剪開腹部,洗淨,用沸水氽過後,撈起瀝乾。先和薑、蔥一起稍油煎,加入適量沸水;玉米穗用紗布紮緊,也置入砂鍋內,細火煲湯。食用時除去薑、蔥、玉米鬚,加入鹽、麻油調味。 |
身體突然多汗,散發異味,可能是健康警號,例如糖尿病酸中毒或腎衰竭,應該找醫生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