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的中醫調治
大便下血,可以是紅色、暗紅或黑色,也可能看不到顏色改變。便血表示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小腸、大腸、結腸、直腸、肛門的管壁結構有破損在流血。病變部位可能只是一個小出血口,也可能是大面積的出血,比如胃潰瘍多數只有單一出血口,結腸炎就呈現彌漫性腸壁滲血。醫生常用內視鏡或其他檢查方法來明確出血部位,同時亦需要知道具體病情以診斷病因。
|
消化系統管道 |
|
鮮血附在糞便表面,或大便後滴血,或者只是衛生紙沾有鮮血,表示痔瘡、肛裂的可能。 |
|
糞血混雜而下,表示出血部位在結腸上段或更高處,便色多為深紅或褐色。 |
|
一般來說,大便顏色愈深,表示消化道出血位置愈高。 |
|
持續便血,伴隨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又有不明原因體重下降,要驚惕直腸腫瘤的可能。 |
|
深黑柏油樣、惡臭大便,多數是消化道上部出血,例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或是小腸問題。 |
|
血性腹瀉,排出黏液膿血便,伴隨便意頻頻,腹痛,發燒,多數是結腸炎表現。 |
|
大便潛血(指出血量極低,無法用一般的肉眼看出),可以是結腸癌或結腸息肉初期的第一個信號,45歲以上人士要注意。如果有腸癌或息肉家族史,更應定期檢驗大便。 |
|
慢性失血導致貧血,會漸漸表現疲倦、乏力、蒼白、氣短等。 |
|
服用鐵劑、鉍劑、活性炭、中草藥或者深色食品,都可能令糞便顏色加深,需要鑒別。 |
|
便血,如果還有其他出血症,例如牙血、鼻血、體表易有瘀斑,可能是全身性疾病。 |
總括而言,引起便血的原因很多,不同的病種、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和持續時間,使症狀表現各異。有時候,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導致鮮血直接從肛門排出,而不顯眼的微出血只能靠大便潛血檢驗才可發現。患者需要醫生的專業判斷,以確定便血是因為痔瘡、腸道憩室、腸炎、膿腫、潰瘍、息肉、癌症、肛裂或是其他病種引起的。當發現自己的糞便有血,或者顏色、便質、排便習慣有改變,應該找醫生做檢查,不要自己診斷,以免延誤病情。早發現早治療 才能獲得最佳預後。
從中醫觀點看,大便的形成及排泄,是由整個臟腑系統來支援的,大便異常與臟腑功能有關。便血亦稱下血、瀉血,總由胃腸脈絡受損所致。臨床上,肛門疾病、胃腸病變、某些急性傳染病、血液病、中毒等,均可見便血症狀。便血病証多因外感濕熱、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勞倦內傷等,導致腸道積熱,熱傷脈絡,或瘀阻脈絡,血不循經,或氣虛不攝,血液下溢而成。中醫辨証論治,整體分析治療,有助修復導致便血的病變,也可提升消化道功能,防止再出血,促進早日康復。
1. 便血的中醫辨証論治
中醫師會結合患者年齡、便血性狀、出血方式、出血量以及發生發展過程等加以考慮。其中便血性狀、顏色和量是中醫辨証的主要依據。便血治療以止血為首要,因熱者以涼血為主,因虛者當以益氣攝血為要。處方選藥時要靈活運用活血止血之品,以袪瘀生新。常用止血藥材包括白芨、地榆、花蕊石、紫珠、灶心土、百草霜、槐花等。
胃中積熱
便血紫暗或紫黑,大便乾結,口苦口臭,口渴喜冷飲,口舌生瘡,胃脘灼痛,舌紅苔黃而乾,脈滑數或弦數。中醫治法為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
方劑舉例: |
瀉心湯合十灰散 加減 |
肝胃郁熱
便血紫暗或色黑,甚或血色暗紅,口苦目赤,胸脅脹滿,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舌紅苔黃,脈弦數。中醫治療為瀉肝清胃,涼血止血。 |
方劑舉例: |
加味消遙散 加生地、大黃、黃芩、茜草 |
瘀血阻絡
便血紫暗,脘腹脹痛,面色黧黑,或脅下積塊,腹部刺痛拒按,或見腹部靜脈顯現、朱砂掌。可伴有腹部膨隆如鼓,青筋顯露。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細或澀。中醫治法為行氣活血,化瘀止血。 |
方劑舉例: |
失笑散 加當歸、茜草、花蕊石、延胡索、三七 |
熱毒內結
大便膿血混雜而下,腹痛如絞,肛門灼熱墜脹,便意頻頻,口乾舌燥,口渴喜冷飲。舌紅或紫紅,脈數滑。中醫治療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方劑舉例: |
約營煎 加減 |
濕熱蘊結
便血鮮紅,或色澤不鮮,或紫黑如赤豆汁,肛門灼痛,大便不暢或稀爛,腹痛纏綿,胸膈脹悶,肢體困重,沒胃口,口中黏膩。舌紅苔黃膩,脈濡數。中醫治療為清熱化濕,涼血止血。 |
方劑舉例: |
地榆散合槐花散 加減 |
脾虛氣陷
大便下血色淡,排便無力,大便爛,肛門墜脹,精神疲倦,語聲低怯,面色無華,眩暈,沒胃口。舌淡苔薄,脈弱。中醫治療為補脾攝血。 |
方劑舉例: |
補中益氣湯 加炮薑、白芨、地榆 |
脾胃虛寒
便血紫暗或黑如柏油樣,大便爛,腹脘隱痛,喜溫喜按,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面色無華。舌淡苔白潤,脈沉細。中醫治療為健脾溫中,益氣止血。 |
方劑舉例: |
黃土湯 加炮薑、花蕊石、三七 |
2. 便血的日常護理
便血患者除了積極接受正規專業醫治外,還要注意日常護理,避免使病情加重或遷延反覆。
|
定時排便,多飲湯水潤腸通便,令便質變軟。 |
|
保持心情開朗,鬱怒傷肝動火,易影響腸道氣血運行。 |
|
避免增加腹壓的不良姿態,如蹲下、閉氣,亦不宜久坐、久立、久行、勞累過度。 |
|
日常飲食要清淡,易於消化吸收,忌辛熱、高糖,油膩、粗硬、生冷、性溫的食品,忌煙酒、咖啡、濃茶刺激物。多吃新鮮水果,如橘子、柿子、檸檬等。 |
|
體弱、氣血不足或消息不良者,建議找中醫調理。 |
以下是一些便血食譜:
|
馬齒莧30g (新鮮60g)、粳米60g,洗淨共煮粥。清熱解毒袪濕。 |
|
黑木耳30g、豆腐250g、清雞湯一罐,滾湯。清熱涼血。 |
|
生苦瓜100g、紅糖100g,將苦瓜搗碎,加糖攪勻,2小時後搾汁飲。清熱補血。 |
|
新鮮山藥60g、白糖,山藥磨粉再煮成糊,加糖服。健脾。 |
|
茯苓30g、栗子30、粳米50g、大棗10粒、白糖適量,共煮粥。健脾益腎補血。 |
|
黃芪30g、三七10g、大棗5g、豬瘦肉350g,共煲湯,加鹽調味服食。溫脾和胃止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