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保健專題 > 糖尿病
 定義 |病因 |症狀 |診斷 |治療 |預防 |參考
   
糖尿病 : 治療
   

西醫

中醫
1. 飲食及運動

治療糖尿病首先應從飲食及運動開始。一位普通身形的成年患者每天應吸收2000卡路里的熱量,其食物中60%是碳水化合物,20%蛋白質和20%脂肪。如病人伴有過重、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異常的話,熱量或脂肪應減少。如血糖失控碳水化合物應減少。有糖尿病腎臟病變時蛋白質吸收量亦要減少。治療期間做適量運動(需由醫生監督下進行),可使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升及葡萄糖的應用增加。改善飲食及運動應屬任何糖尿病人治療過程的一部份,對病人非常重要。不幸地很多病人不願意遵從,而在疾病早期就積極地利用藥物治療。

2. I型糖尿病

以胰島素治療為主,大部分病人使用人類胰島素,是以基因合成的方法制造。以往的牛類(在美國已不用)或豬類胰島素都不太適合,會產生潛在性過敏反應如注射部位會發痒或出疹。市面上的人類胰島素,有快速效益的或慢速效益的,這些主要用於每餐前。其他中等速度效益或長效的,每天只需皮下注射一至兩次。表1是美國各種胰島素的開始顯效時間、有效時間、和其他特點總結。

按此觀看表1

對新近診斷 I 型糖尿病的病人,醫生會用簡單的胰島素療法。胰島素劑量及時間表需常常據情況調整。典型的病例在開始時使用中效或長效胰島素/每天一至兩次,另外每餐前使用短效或速效胰島素。 I 型病人通常血糖波幅很大,常發生極高或極低血糖現象。因此需要嚴謹的血糖控制。直接最近改變注射時間及每種胰島素的劑量已可使 I 型糖尿病人達最理想的血糖控制。近兩年速效胰島素的面世也令血糖控制更準確(參考表1)。新的速效胰島素(Lispro, Aspart)於餐前15分鐘注射,已可替代餐前30分鐘注射的短效胰島素。即將面世的基礎胰島素Glargine,有緩慢釋出的效果,與體內正常生理情況相似。

胰島素注射


3. II型糖尿病

根據此型病理,有不同口服藥物符合不同需要,包括三種類型:


促胰島素分泌型,包括Sulfonylureas及Metiglinides類促進胰島素分泌。
抑制葡萄糖分解型,α-配醣酵素抑制劑可減慢葡萄糖吸收,常用於控制餐後高血糖。
促胰島素敏感型,包括Biguanides及Thiazolidinediones類藥物,可使存在於體內的胰島素更有效益

表2列出不同藥物的作用部位及原理

按此觀看表2. II型糖尿病使用的降血糖藥物類型

II 型糖尿病應根據血糖水平、特殊缺陷和本身禁忌症而決定藥物。表3根據藥物相對強度、其他非糖類作用及不良反應總結。

按此觀看表3. II型糖尿病使用口服藥物的相對有效性及不良反應

按照總結,可以病情的嚴重程度口服降糖藥。例如α-配醣酵素或Metiglinide 最適合餐後有溫和的血糖增高病人應用,當病人高血糖更高或空腹血糖上升而不能好好地控制時,應考慮用Sulfonylureas、Biguanides、Thiazolidinediones,都是強力口服降糖藥。對於有多種病因的病人而言,需要組合用藥,可以結合不同口服降糖藥或口服降糖藥與胰島素聯合使用。若病人有過重、高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則適合使用Metformin,以改善以上情況。但病人須密切注意口服降糖藥的副作用,如Sulfonylureas會出現低血糖現象,Metformin會出現胃氣和腹瀉的現象。另外Metformin有時可能引起較少見的乳酸性酸中毒,該副作用是由於病人腎功能不良,未能將體內積的乳酸排出所造成。服用Acarbose & Miglitol的病人當停止用藥時常常出現胃氣和腹瀉。服用Thiazolidinediones 會引致肝損害,所以要時常監測肝酵素。

II 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島素相對性不足,通常是由於對胰島素不敏感或胰島素受體有缺陷,或胰島素釋放時間不當,或體內產生異常的葡萄糖,或以上多種因素。根據此型不同的病理基礎,療法應針對不同的缺陷。

以下是根據血糖控制情況而設的治療步驟:

營養療法 / 運動計劃 ×3月試驗期
如反應不良或未達目標…….
 
加一種口服降血糖藥 ×4 - 12星期,要調整致藥物的最耐受量
如反應不良或未達目標…….
 
加入另一種口服降血糖藥 × 4 - 12星期,要調整致藥物的最耐受量
如反應不良或未達目標…….
 
加多種口服降血糖藥+胰島素, 或單獨胰島素治療, 或日間口服降血糖藥+睡前胰島素注射


 

中醫歷來視糖尿病為大病。前人積累了極其豐富的治療方法,約分為四種證型治療:

1. 陰虛熱盛型

治則 :清熱潤燥,養陰生津
方劑
消渴方 (輕症)
黃連、瓜蔞根、生地黃汁、 花粉、藕汁、人乳。

五汁玉泉丸 (重症)
黃連、知母、烏梅、甘草、 人參、麥冬、五味子、地黃、 當歸、花粉、葛根、蓮肉、 人乳、牛乳、蔗汁、梨汁、 藕汁。

2. 氣陰兩虛型

治則: 益氣養陰
方劑:
黃耆湯 (輕者)
黃耆、茯苓、麥冬、地黃、 天花粉、五味子、甘草。

地黃飲子 (重者)
人參、黃耆、天麥冬、生熟地、 石斛、枇杷葉、澤瀉、枳殼。

3. 瘀血內阻型

治則: 益氣疏瘀通絡
方劑:
補陽還五湯
黃耆、歸尾、赤芍、桃仁、 紅花、地龍、川芎。

4. 陰陽兩虛型

治則: 滋陰溫陽
方劑:
鹿茸丸
黃耆、人參、麥冬、五味子、 玄參、熟地、萸肉、鹿茸、 破故紙、肉蓯蓉、地骨皮、 茯苓、懷牛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