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液灌腸,來達治療目的的一種療法,又稱為「肛門給藥法」。
關於灌腸治療,早在漢代(206BC-220AD)張仲景《傷寒論》中,已有用豬膽汁灌腸的記載。近代,灌腸療法發展迅速,開始應用於很多局部及全身性疾病,並取得較好效果。臨床實驗證明,灌腸不僅可治結腸、直腸的局部病變,更可通過腸粘膜的吸收作用,來針對全身性疾病。例如用於潰瘍性結腸炎、尿毒症、腸梗阻和支氣管哮喘等。此法簡便、吸收快、顯效也快,還可以避免某些藥物對胃粘膜的不良刺激。
灌腸的藥液是根據患者的病情來配伍。藥物經煎煮濃縮至一定的劑量,過濾後裝入特殊容器備用。灌腸後,藥液需停留在腸內 30 分鐘以上,視乎病情而定。晚上睡前或便後進行,可延長保留時間而提高療效。腹痛、月經期及陰道出血時慎用。
手法示範
紅藤、敗醬草、蒲公英、鴨跖草各30克,三棱、莪 ?、 桃仁、香附、延胡索各10克。濃煎至100-200毫升,保留灌腸。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經期停用。本方活血化瘀,清熱化濕,適用於慢性盆腔炎所致的不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