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中醫看病 > 女性不孕的中醫保健 > 女性不孕 - 中醫治療方法
>
其他民間療法

 
I.中藥治療 | II.針灸治療 | III.推拿治療 | IV.其他民間療法

不孕 - 其他民間療法
 
(一)刮痧法
 

利用邊緣光滑的工具,蘸取植物油或溫水,於頸項、肩胛、背部或肋間等體表處,進行自上而下,由內向外反覆刮動,直到皮膚出現紫紅色斑點或斑塊為止。此法簡便而見效快,常用於感冒、中暑、噁心、嘔吐、頭昏頭脹、胸悶、腹痛、腹瀉、食積、暈車、暈船、暈機、水土不服等。有學者認為刮痧是由推拿手法衍生而來。

手法示範 ( 參考附圖 )
  • 督脈:由至陽處沿脊柱向下刮至腰俞。
  • 任脈:由中脘經前正中線向下刮至曲骨,又或由膻中向下刮至曲骨。
  • 足太陽膀胱經:由肝俞沿脊柱兩側向下刮至關元。

通常需時 20 分鐘,慢性病或有皮膚病者不宜。

 

督脈
任脈
膀胱經

(二)灌腸法
 

以藥液灌腸,來達治療目的的一種療法,又稱為「肛門給藥法」。

關於灌腸治療,早在漢代(206BC-220AD)張仲景《傷寒論》中,已有用豬膽汁灌腸的記載。近代,灌腸療法發展迅速,開始應用於很多局部及全身性疾病,並取得較好效果。臨床實驗證明,灌腸不僅可治結腸、直腸的局部病變,更可通過腸粘膜的吸收作用,來針對全身性疾病。例如用於潰瘍性結腸炎、尿毒症、腸梗阻和支氣管哮喘等。此法簡便、吸收快、顯效也快,還可以避免某些藥物對胃粘膜的不良刺激。

灌腸的藥液是根據患者的病情來配伍。藥物經煎煮濃縮至一定的劑量,過濾後裝入特殊容器備用。灌腸後,藥液需停留在腸內 30 分鐘以上,視乎病情而定。晚上睡前或便後進行,可延長保留時間而提高療效。腹痛、月經期及陰道出血時慎用。

手法示範
紅藤、敗醬草、蒲公英、鴨跖草各30克,三棱、莪 ?、 桃仁、香附、延胡索各10克。濃煎至100-200毫升,保留灌腸。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經期停用。本方活血化瘀,清熱化濕,適用於慢性盆腔炎所致的不孕。


(三)藥熨法
 
藥熨劑

 

 

 

藥熨療法在古時稱為「燙熨」,是將藥物加熱後,放置在體表的特定部位,重複地移動,或用濕潤的熱棉紗敷蓋,以促進腠理疏通、經脈調和、運行,達到解除疾苦的一種外治方法。本療法方便易行,是防治常見病的習慣療法之一。

選用熨劑的原則,基本與內服方法相同,但由於須經皮膚吸收,選藥大多用氣味辛香雄烈為主,如具有溫經通脈,袪、活血行氣、舒筋活絡等作用的藥物,製成藥袋、藥餅、藥膏等劑型來應用。

不孕婦女常有宮寒、下焦虛寒等。通過選擇經絡穴位,給予適當的藥物及熱熨手法,可以袪幫助康復。對於盆腔炎、輸卵巢炎、子宮內膜異位症等都有效。

手法示範

採藥丹參、艾葉、透骨草、香附、皂角刺等用布包裹,放入蒸籠蒸熱後,外敷下腹部,或將藥物炒熱,裝入布袋敷於病處。另外,將平時內服的藥渣用布包裹好,趁熱敷於病處亦可。


(四)臍療法
 

臍療又叫「敷臍療法」,是中藥外治法的重要手段之一。醫師根據病情需要選藥,將之製成膏、丹、丸、散、糊等劑型,貼敷於臍中,再用膠布或紗布覆蓋固定,或者進一步配合灸法或熱熨,以預防和治療疾病。

中醫理論中,肚臍又名「神闕」,屬於任脈的穴位。它是經絡系統的一個重要穴位,與內臟、四肢、骨骼有極為密切的生理和病理關係。通過對臍部 ( 神闕穴 ) 局部的刺激作用,經過皮膚透入,經絡傳導,激發經絡之氣,協調人體各臟腑功能。

手法示範

採藥白胡椒50克、小茴香100克,磨成細粉,用紗布包起來,貼在臍上,外加腰帶固定,10天換藥一次。適用於宮寒不孕。


(五)藥栓法
 

藥栓療法又稱「坐藥療法」,是將藥物製成長柱形栓劑,通過直腸或陰道給藥的一種方法。早在漢代,中醫已用此法來治療便秘。現今不但用於局部,還可通過直腸或陰道粘膜吸收,治療全身疾病。

手法示範

將菟絲子、蛇床子、丁香、生吳萸、生杏仁、生薏仁等,製成藥栓。每晚睡前清潔外陰後,把藥栓用消毒紗布包裹,塞入陰道深處,最好保留4小時以上。適用於腎陽不足、宮寒不孕的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