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中醫看病 > 女性不孕的中醫保健 > 女性不孕 - 中醫治療方法
>
針灸治療
 
I.中藥治療 | II.針灸治療 | III.推拿治療 | IV.其他民間療法

不孕 - 針灸治療
 
艾條

針刺治療可以是用毫針法、電針法、注射法、梅花針、埋針法、灸法、放血法和激光針法。通常醫師通過針刺補法和艾灸來扶助自身的抗病力,針刺瀉法和放血法來袪,最終可疏通經絡,行,達到治病目的。

這種療法簡便安全,只要辨証明確,每次操作正規,對於各種疾病都有一定的療效。醫師會選用 1-2 個主穴,再加 2-3 個配穴來施針。之後根據病情調換穴組,每 10 次為一個療程,可一天或隔天進行,每次施針 20-30 分鐘。


(一)體針療法


體針療法又稱「毫針療法」,是針刺的基本手法。利用毫針為針刺工具,通過在人體經絡上的腧穴施以特定的操作方法,來通調氣血,調整經絡臟腑功能,以達到治療效果。

對不孕婦女來說,針刺影響丘腦-垂體-性腺軸的調節,幫助調經,促進排卵。既可採用傳統的針刺方法,也有用電針、穴位埋線(即將腸線埋於特定穴位處)等方式。以下是一些手法示範 (參考附圖):

 
  • 一般不孕症:取關元、血海;用毫針補法針刺,留針3-5分鐘,每四天一次。
  • 月經不調不孕症:取合谷、三陰交、中極、子宮、內庭;毫針直刺,捻轉進針,合谷用瀉法,三陰交用補法,以得氣為度,不留針。針後於每穴隔薑灸3-7壯。
  • 功能性不孕症:取膈俞、地機、血海、三陰交、關元、中極、子宮;用平補平瀉法。腹部的穴位留針15分鐘,針後加灸,用艾條灸15分鐘左右。
  • 子宮後位不孕症:取關元、子宮、中極、氣海、石門;用平補平瀉法,以得氣為度,留針1小時,留針期間可艾灸,每穴3-5分鐘。每四天針刺一次。
不孕症體針常選穴位
 
電針治療

(二)電針療法

又名為「脈衝電針療法」,是在古老的針刺基礎上,利用各種脈衝電針儀,經由刺入穴位上的毫針,導入脈衝電流,以加強針刺得氣感應,提高針刺療效。電針法兼具手針和脈衝刺激的雙重作用,在某方面的療效優於傳統針刺方法。

其取穴、進針等各方面與毫針療法相同。醫師刺入穴位後施以手法,使之產生酸、脹、重、麻或傳導等針感,然後將電針儀的電極鉗在毫針上,接通電源,調擰脈衝強度至患者需要量。

手法示範

於月經周期第 14 天開始,取穴關元、中極、子宮、三陰交。根據情況決定電針儀的頻率及強度。每次 30 分鐘,連續 3 天,一星期後再做一次。適用於排 卵障礙不孕症。


(三)耳針療法


耳針療法是以毫針、皮內針、艾灸及激光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以防治。

根據《靈樞》記載,手足三陽經直接循行於耳區,六條陰經雖不直接入耳,但通過別絡也與陽經會合。故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之說。耳穴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耳垂相當於頭面部;耳舟相當於上肢;對耳輪相當於軀干;對耳輪下腳相當於髖臀部;對耳輪上腳相當於下肢;三角窩代表盆腔;繞耳輪一周是消化道。總括來說,耳穴分布猶如倒置的胎兒。

不孕症時,醫師經常選用的耳穴有腎、肝、脾、卵巢、子宮、內分泌。每次採用3至5個穴位。(參考附圖)

不孕常選用的耳穴區

1.
2. 子宮
3.
4.
5. 卵巢
6. 內分泌
(四)艾灸
 

中醫根據胞宮與衝、任、督脈三經的關係,選用體表俞穴,如關元、氣海、命門、神闕、腎俞、肝俞、膀胱俞等,用麥粒灸、隔薑灸等方式,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的療效。慢性病患者更可自行用艾灸來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