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頭痛病
都市生活節奏快,形形式式的壓力,使愈來愈多人患有頭痛。頭痛只是一個症狀,病因不一定在頭部,身體很多疾病都可引起頭痛。決不可頭痛醫頭,見痛止痛。頭痛的原因眾多而複雜,最好由醫生診治,根據個人情況施治,特別是當頭痛長期反覆發作,醫生診斷為偏頭痛、慢性外傷、神經血管病變等,絕非只是止痛這麼簡單,必須根據其各自的特殊表現,給予適當的治療,方能杜絕或減少頭痛的困擾。
|
|
|
頭有諸竅和內外相通 |
傳統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督脈及手足三陽經更直接循行於頭面。頭為精明之府是精神所居之處,中藏腦髓。頭部既與臟腑經絡緊密相連,又有諸竅和內外相通。頭痛發作因素甚多,程度表現不一,診治較複雜。中醫師根據頭痛的發作規律、病程表現、兼症等,綜合分析身體發生的改變,抓住內在的病理演化,來決策相應的治療。下面介紹一些頭痛病的中醫治法。
偏頭痛
西醫的偏頭痛是一種原因不明、反覆發生的頭痛。典型的發作為偏於一側的搏動性頭痛,伴有噁心、畏光、怕吵等。一般認為屬於神經血管功能障礙表現,常在情緒激動、疲勞、失眠、月經週期、天氣變化等情況下誘發。
本病中醫又稱為「偏頭風」,因風火等病邪致使經絡痹阻,氣血逆亂於頭部而成。此病跟肝臟及其經脈病變關係密切。治療以平肝袪風通絡為主,常用菊花、天麻、川芎、白芷、蔓荊子、鉤藤等中藥。若肝火偏亢,加用梔子、黃芩、龍膽草、丹皮等。若痰多阻絡,加半夏、膽南星、竹瀝水、生薑汁或白芥子等。若久病入絡,加赤芍、桃仁、紅花、川芎等化瘀通絡。臨床必須分型治療,常見的偏頭痛証侯為:
中醫証型 |
表現 |
治法 |
肝鬱氣滯 |
一側頭部脹痛或跳痛,伴精神抑鬱,胸悶,有時噯氣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
肝陽亢旺 |
頭脹痛而眩暈,目澀耳鳴,心煩易怒,睡不安寧,口乾面紅 |
平肝,潛陽,滋陰 |
瘀血阻絡 |
頭痛久久不癒,痛處固定,刺痛或跳痛,健忘心悸 |
活血,通絡,止痛 |
寒飲停聚 |
昏沉而痛,頭痛如裹,胸悶胃脹,噁心或嘔吐痰涎,或胃痛喜溫,四肢冰冷,無胃口,疲憊 |
溫中降逆,袪濕化痰 |
眉棱骨痛
眉棱骨痛是指眼眶上緣額骨作痛,發生在一側或兩眼眶周圍,可波及前額。多由風熱外侵或風瘀阻絡所致,跟胃經和膽經病變有關。
中醫証型 |
表現 |
治法 |
風熱外侵 |
眉棱骨痛或前額作脹,伴隨眼睛充血,流淚,痛時不能開眼,或有發熱、惡風等外感症狀,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
疏風清熱 |
風瘀阻絡 |
眉棱骨痛,如針刺或刀割樣痛,痛時眼不能睜,局部按壓可能觸發疼痛,或曾有過外傷,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弦澀 |
疏風,活血,止痛 |
頭脹
頭脹俗稱「腦脹」,指頭部發脹,嚴重時呈脹裂痛,屬於頭痛的一種。中醫認為脹痛屬氣滯表現,頭脹多因氣血上湧腦竅,致局部氣機郁滯而成,常表現在風熱外侵、肝陽上擾、肝火上炎的情況。
中醫証型 |
表現 |
治法 |
風熱外侵 |
頭脹而痛,甚則頭痛如裂,伴有發熱或惡風,口渴,面紅目赤,舌紅苔黃,脈浮數 |
疏風清熱 |
肝陽上擾 |
頭脹而暈,耳鳴,遇勞累或惱怒加重,或伴隨肢麻震顫,失眠多夢,腰酸膝軟,面紅,舌紅苔黃,脈弦細數 |
平肝潛陽,滋養肝腎 |
肝火上炎 |
頭脹,甚則脹痛欲裂,伴隨目赤口苦,胸脅脹痛,煩躁易怒,寐少多夢,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
清肝瀉火,清熱利濕 |
頭重
頭重如有東西緊束、重物壓頂的感覺,也是頭痛的一種。多見於緊張型頭痛、頸性頭痛及其他功能性頭痛。中醫認為濕邪是引致頭重的最常見因素,濕性重濁,易阻遏氣的運行,使經脈不暢。其他如肝氣鬱滯、中氣虛衰、清陽不升也可致頭重。
中醫証型 |
表現 |
治法 |
風濕上蒙 |
頭重如裹,或重痛如物壓頂,伴隨肢體困重,胸悶無胃口,陰雨天氣或潮濕環境時症狀加重,小便不利,大便或爛,舌苔白膩,脈濡滑 |
袪風勝濕 |
濕熱上蒸 |
頭部沉重,甚或脹痛,午後加劇,面紅身熱,心煩胸悶,不思飲食,脘腹脹滿,小便短黃,大便或見黏滯,或見便秘,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
清熱化濕 (醉酒後頭脹不清,多為濕熱內阻,用葛花解酲湯)
|
痰濕中阻 |
頭重頭沉,甚則頭痛昏蒙,胸悶胃脹,嘔噁痰涎,精神不爽,舌胖大有齒痕,舌苔白膩,脈沉弦或沉滑 |
燥濕健脾,化痰降濁 |
肝氣鬱滯 |
頭沉頭昏,胸脅脹痛,脘悶噯氣,精神抑鬱,失眠多夢,心煩善忘,食量減少,大便不調,病情隨情緒波動,苔薄白,脈弦 |
疏肝,理氣,暢中 |
中氣不足 |
頭部沉重或昏沉空痛,久久不愈,伴有面色不華,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食量減少,大便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 |
補中益氣,升舉清陽 |
月經期頭痛
頭痛隨月經週期而發作,一側或兩側劇烈頭痛,持續時間不一,可伴有嘔吐,無胃口,周身無力,蒼白等。
傳統中醫認為女性每逢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以頭痛為主症者,稱為「經行頭痛」。患者平素多有氣血虧虛,或氣滯血瘀,或陰虛肝旺。在經前或經行期間,體內氣血下注沖任,病邪乘虛發病,使清竅失養或阻塞,則導致頭痛。此型頭痛雖有血虛、肝火、血瘀等不同,但治療均以調理氣血,通經活絡為主。中醫師還考慮月經週期以及所屬臟腑經絡,靈活施治。
按此看頭痛在月經期、更年期的中醫調治。
妊娠頭痛
懷孕期間有頭痛很常見,症狀大多輕微。因孕婦體內各種荷爾蒙水平發生改變,以及血容量上升,血流加速所致。不過,如果頭痛加重,持續很久,就一定要告訴醫生,以排除嚴重問題。中醫認為妊娠頭痛多因懷孕後聚血養胎,陰虛陽亢,以及血虛不能上榮頭部而致。常見証型為血虛肝旺和陰虛陽亢。
中醫証型 |
表現 |
治法 |
血虛肝旺 |
頭部綿綿作痛,頭暈眼花,心悸不寧,胸脅脹悶,面色萎黃,舌淡,脈弦細 |
養血清肝 |
陰虛陽亢 |
妊娠期經常頭痛,頭脹,眩暈耳鳴,心煩易怒,舌乾紅,脈弦細數 |
滋陰潛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