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療感冒咳嗽
感冒是常見病,幾乎所有人都有過。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以流鼻水、鼻塞、打噴嚏、喉嚨癢痛、咳嗽、惡寒發燒、疲倦、頭痛為典型表現。能夠引起感冒的病毒至少有200種,且每人的身體反應有差別,導致不同程度的症狀表現。
患上感冒多數在一至兩星期內復原。感冒後,很多人的咳嗽久久不斷,除了少數是因為併發症引致持續咳嗽外,大多是由於氣道變得敏感不穩定,外界刺激如冷風、異味、煙霧等輕易誘發而作咳。不少患者亦可能是止咳處理不當,致咳嗽遷延不止。
從中醫角度分析,感冒咳嗽屬於外感咳嗽。外邪侵犯肺衛,使宣降失常,肺氣上逆,就會有咳嗽、咯痰,甚至喘息。外邪可以是風、寒、暑、濕、燥、火,但以風寒為多,病程中又可發生風寒化熱、風熱化燥、肺熱蒸液成痰等變化。根據病情發展,醫師辨証論治,採用疏風、散寒、清熱、潤燥等治法。有關外感咳嗽治療配藥要點如下:
|
初期仍有表証,如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宜解表宣散為主,外邪得解,肺氣得宣,咳嗽自然減輕。常用宣肺藥包括麻黃、桔梗、杏仁、白前等;辛溫解表藥包括蘇葉、荊芥、麻黃、生薑、防風;辛涼解表藥有薄荷、菊花、桑葉、牛蒡子、金銀花、連翹等。這時最忌一味用收澀鎮咳藥,會使外邪或痰液收閉於內,則變証百出。 |
|
咳嗽已數日或更久,表証或解或未清,或欲有化熱之勢,出現咽乾、口渴、咽痛等,宜在宣解外邪同時,兼清化內熱。常用清熱藥有黃芩、梔子、桑白皮、石膏、蘆根、知母等。 |
|
咳嗽已一段時間,可能化火化燥,此時除解表祛邪外,還要在藥方中佐以潤肺降火之品,如麥冬、沙參、天冬、梨皮、生地、玄參等。 |
|
藥方中的化痰藥,對提高療效很重要:化熱痰有瓜蔞、貝母、海蛤殼;化燥痰有梨皮、杏仁、沙參、紫菀、款冬花、百部;化濕痰有半夏、陳皮、膽南星、白芥子。 |
中醫治療外感咳嗽,通常分為三個証型:
外感咳嗽症,如日久不癒,或癒而復發,有喉癢、咯痰不爽,而表証不顯著,可用止嗽散加減。方中荊芥散風;百部、白前、紫菀溫潤降肺氣;甘草、桔梗利氣化痰以潤喉。藥方溫涼並用,對餘邪未清,肺失宣肅而略兼痰濁者尤其適合。
大體而言,中藥治療促進整體康復,全面針對感冒咳嗽的各種問題,如降低氣管敏銳度,舒緩咽喉痛癢,幫助有效排痰,收澀分泌,撫順呼吸運動,去頭痛,解疲勞等,通過綜合性作用令患者身心舒暢,且不像西藥般產生昏睡等不良反應。
外感咳嗽大多在短期內痊癒。但很多患者不注意護理,或濫用止咳藥物,耗傷肺氣,導致正虛而邪不退,或正虛而復感外邪,轉為內傷咳嗽,治療因而需時。以飲食失節為例,吃太多生冷滋膩,損傷脾胃,痰濁內生,上貯於肺,會令咳嗽久久難消。嗜酒好煙,過多辛辣厚味,釀成痰熱傷肺,亦令咳嗽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