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針灸輔助治療
|
中醫的經絡是一個綜合調控系統。 |
中醫的經絡是一個綜合調控系統,它將全身臟腑、骨節肌肉、孔竅聯繫起來,共同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身體各部發生病變,都會影響經絡的功能。而通過各種手段,例如針灸、按摩、拔罐、敷藥等,刺激經絡在體表的腧穴或敏感點,可以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目的。舉例如氣滯血瘀引起疼痛,通過針刺刺激,使氣血回復流暢,疼痛就可緩解,所謂「通則不痛」。初步研究發現,針刺止痛與神經系統關係密切。扎針時刺激了神經組織中的粗纖維,產生酸、麻、重、脹等感覺,當這些神經訊息傳到脊髓,粗纖維抑制了負責痛覺傳導的細纖維活動,使疼痛的訊息不易傳達腦部中樞,疼痛感覺也就減輕了。針刺還能引起腦部鎮痛物質的生成和釋放。
針灸對各個功能系統均有調節作用,有助增強整體抗病力。 癌症患者使用針灸治療,主要用於改善病人的症狀,如痛症、發燒,嘔逆、便秘、腹脹、尿悶、失眠等;同時亦提高整體抗病力,延長生命。具體施治 除要選擇恰當的病症外,也要準確選穴及掌握手法。一般實證多用針刺,虛證多配合灸法。
癌症的針刺輔助
針法適用於各期癌症患者,特別是免疫功能低下,癌痛以及出現放化療毒副反應時。操作時利用補瀉手法,如提插、捻轉等,以深入調節臟腑經絡提高療效。針刺補法泛指能鼓動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功能的手法,相反,瀉法泛指能疏泄病邪或使亢奮的功能回復常態的手法。刺針施行手法後,一般會使針置留於穴內 10-20 分鐘以加強針感。
|
針刺進針手法 |
除了必須準確施針外,適當地選擇腧穴並加以配伍,是達到療效的關鍵。以下是根據癌病而常用的穴位,有整體調節作用,同時又針對病變臟腑。
食道癌 |
天鼎、巨闕、上脘、中脘、內關、足三里、厥陰俞、膈俞、脾俞、合谷 |
胃癌 |
巨闕、上脘、中脘、日月、天樞、氣海、足三里、內關 |
肝癌 |
肝俞、內關、公孫、 行間、陽陵泉 |
肺癌 |
肺俞、中府、太淵、風門、心俞、天宗、膏肓、尺澤、膻中 |
腹腔惡性腫瘤 |
章門、痞根、足三里、氣海、天樞、水道、上脘、水分 |
卵巢癌 |
關元、中極、水道、歸來、腎俞、三焦俞、三陰交、足三里 |
結腸直腸癌 |
上脘、中脘、下脘、日月、天樞、大橫、氣海、關元、脾俞、胃俞、大腸俞、承山、上巨虛、曲池 |
乳腺癌 |
肩井、鷹 窗、乳根、膻中、上脘、大椎、心俞、脾俞、膈俞、肩貞、三陰交 |
子宮頸癌 |
氣海、中極、大巨、水道、歸來、腎俞、百髎、三陰交 |
皮膚癌 |
肺俞、太淵、脾俞、大都、介溪、陽陵泉、足三里、豐隆、委中、陰陵泉 |
鼻咽癌 |
風池、下關、聽宮、攢竹、上星、百會、合谷 |
|
行針手法 |
對於癌症各種表現,有時候,中醫師會特別選穴來緩解不適:
|
|
|
|
百會、通天、行間 |
|
上星、頭維、合谷 |
|
率谷、太陽、俠溪 |
|
後頂、天柱、昆侖 |
|
脅痛 |
陽陵泉、丘墟、期門、支溝、足三里、太沖、行間 |
胃痛 |
中脘、期門、足三里、胃俞、脾俞 |
兩乳刺痛 |
太淵、列缺 |
腹痛 |
中脘、神闕、關元、公孫、足三里 |
乳脹 |
少澤、太陽 |
腹脹 |
脾俞、足三里、氣海 |
噁心嘔吐 |
膈俞、內關、脾俞 |
無胃口 |
足三里、胃俞、中脘、內關、太白 |
消化不良 |
足三里、脾俞、公孫、天樞 |
吞嚥困難 |
脾俞、足三里 |
腹瀉 |
天樞、上巨虛、陰陵泉、中脘、脾俞、章門 |
腸鳴亢進 |
下脘、陷谷 |
便秘 |
支溝、承山、太溪;章門、太白、照海;天樞、石門、下巨虛;大腸俞、小腸俞、足三里 |
小便困難 |
關元、三陰交、中極 |
頭暈 |
氣海、百會、風池、行間、曲池、太沖 |
失眠 |
神門、三陰交、安眠;神門、足三里、太淵、三陰交;太淵、公孫、隱白、肺俞、陽陵泉、三陰交 |
心悸 |
郄門、神門、心俞、巨闕 |
咳喘 |
曲池、肺俞 |
咽喉腫痛 |
少商、尺澤 |
低熱 |
大椎、曲池、合谷;少商、大陵、間使、大椎、湧泉;曲池、大陵、足三里、复溜;少商、合谷、豐隆 |
低熱盜汗 |
太溪、陰郄、复溜 |
口乾 |
上廉泉、合谷、足三里 |
抽搐 |
印堂、百會、大椎、合谷 |
癌症的灸法輔助
灸法是借助熱力來刺激人體經絡或腧穴,增強身體抗病能力,從而達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中醫概括灸法有四大功能:
|
溫通經絡,祛散寒邪 |
|
升提中氣,引氣下行 |
|
行氣活血,散瘀消腫 |
|
回陽固脫,補氣培本 |
|
為了便於應用,把艾絨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 |
施灸的材料很多,但多以艾葉為主。艾葉氣味芳香易燃,本身亦具有溫經、散寒、化痰、止血、袪風的功效;艾絨便於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它燃燒時熱力溫和,能穿透皮膚,直達深部。艾灸時將燃點的艾炷對準穴位或患處,在約距皮膚 2-3 厘米進行薰烤,使局部溫熱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 5-7 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 |
|
|
艾灸足底的湧泉穴 |
癌症輔助灸法以隔薑灸和艾卷灸為主,尤其適合中醫辨証為有寒邪、濕邪、氣滯型表現的患者。因寒証引起的嘔吐、腹痛、腹瀉以及風寒痹症者,經常以隔薑灸或艾卷灸處理。例如患者頭部虛汗多或喘咳甚,可試行艾灸足底的湧泉穴,以引火歸源納氣下行。艾卷灸還有增強體質、提升血象的作用。 |
針與灸並非對所有的癌症患者都適用。如癌腫局部紅腫、發熱,伴高熱汗出等實証者,或低熱持續不退等陰虛發熱者,都不適宜用灸法。另一方面,針刺禁忌包括局部皮膚出現感染、潰瘍、皮疹,有出血傾向,以及重度水腫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