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雜誌 > 預防保健 > 高血壓病的中醫調養 > 中醫體表穴位刺激輔助降血壓 - 拔罐療法
 
體表穴位刺激輔助降血壓
 

高血壓非常普遍,一旦確診後需要終生調養。成年人定期測量血壓,可減少高血壓的發生,大大降低併發冠心病、中風、腎衰竭、失明以及其他血管病變的風險。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配合生活方式改善就能有效控制血壓。然而在日常調養中,加入一些自然療法,可幫助身體自穩,減少血壓波動。

皮膚仍人體最大器官,又是最表層的防衛系統。傳統中醫認為十二經脈之活動會反應在體表特定區域(皮部);而經絡的氣流,會集中及輸注某特定位置,這些面積細小如點的部位稱為腧穴,又名穴位。腧穴雖然處於體表,但具有溝通上下內外的作用。刺激這些穴位可以調節臟腑經絡功能,增進體質。在臨床上,針刺、敷貼、艾灸、熱熨等方法,都是通過皮膚上的穴位起到治療作用。以下是一些有助穩定血壓的穴位刺激方式。

拔罐療法輔助降血壓

拔罐法是利用罐、筒等器具,使之產生負壓,吸附在體表令局部皮膚充血、瘀血,以治療疾病。中醫認為此法不僅可以吸出附在體表的濕邪,還通過穴位刺激作用,達到疏通經絡,行,清熱排毒的作用。以下是高血壓的拔罐法:

各種罐子 針刺加拔罐
各種罐子 針刺加拔罐

降血壓方案(一)

選取主穴曲池(Li 11)、風門(Bl 12)、足三里(St 36),再據症候輔加。

肝火亢盛:太陽(Ex-Hn 5)、新設(Ex-Hn 21)、陽陵泉(Gb 34);

陰虛陽亢:肝俞(Bl 18)、腎俞(Bl 23)、三陰交(Sp 6)、太沖(Lr 3);

腎精不足:血海(Sp 10)、關元(Cv 4)、陰陵泉(Sp 9)、太溪(Ki 3)、复溜(Ki 7)。

每次留罐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降血壓方案(二)

選取大椎(Gv 14),令患者正坐垂頭,以毫針直刺大椎穴深入1〜1.5吋,不作捻轉,略加提插,以誘導出針感向下傳後,在針柄上放一沾有95%酒精棉球,點燃,蓋上一罐,留罐20分鐘,起罐取針。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之後休息5〜7天再做,一般必須三個療程。

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佈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1. 拨罐位置
1. 拨罐位置

2. 拨罐位置
2. 拨罐位置

3. 拨罐位置
3. 拨罐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