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藥膳概念及有關內容特點
|
漢代(202BC-220AD)宴會石雕 |
中醫食療保健歷史悠久,可追溯至4000年前,其基本思想認為飲食除了提供果腹外,還有保養身體、治療疾病、調節健康質素的重要作用。具有這些特殊作用的食品,現今統稱為"功能食品";研究證明他們通常含有較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以激活人體生理代謝功能。相傳公元前16世紀,商代宰相伊尹經已強調烹調湯劑的重要性,更把不同藥材煮成湯液,治療疾病。我國古代典籍《周禮》中亦有記載"食醫"為獨立專科,專門負責皇宮內飲食調配,相當於今日的營養師。說明在當時食療應用已有成熟的基礎。
|
健康活躍的中國長者 |
數千年來,中國人將食譜及烹調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享負盛譽的一門科學。中菜應用材料層出不窮,其蔬果及肉食種類比西方任何一個國家繁多。中醫藥對中國飲食文化中國飲食文化發展有重要影響,食品不但是糧食,亦是中醫師日常處方,作為治療手段之一。雖然中草藥、針灸及推拿等在治理疾病時起關鍵作用,飲食調理常常是最前線手段。今日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有71歲,參考其人均收入低微,醫療設備不足,再加上空氣、水源及土壤等眾多污染因素,這個數字與西方國家相比,絕對是一項成就。
|
中式膳食 |
中醫認為將食物選擇性地配合藥材,所製成的美味佳餚,可以鼓動全身正氣,調理心身,統稱為"藥膳"。當遇有輕微不適時,中國人習慣在膳食中加入特殊材料或自製特定菜餚去緩解不適,這種情況對家庭主婦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寓醫于食"的概念世世代代一直流傳下來,掌握藥膳食譜就如家中放置了一個充裕的藥箱。即使現代醫學在短短的百年間普及應用,人們仍然非常依賴飲食調理,不論是作為藥物的補充,或是藥物以外的代替療法;尤其是對慢性或代謝病患者,藥物或傳統草藥並非最佳選擇時,藥膳可能是重要的治療手段。
中醫素有"醫食同源"之說,按照這一理論,醫藥的起源與食物的起源是一致的。原始人類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食物亦同時具有治療作用,這就是所謂藥食同用階段。通過漫長的實踐過程,將食物中較具治療作用的分了出來,而成為專門治病的藥。因此"藥"實際上是來源於"食"的。
中國藥膳不只是食物與中藥簡單地結合,而是在中醫辨証配膳理論指導下,將藥物、食物和調味料三者精製而成,一種既有藥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治疾病,強身益壽的特殊食品。
|
中式湯水 |
中醫師可能需要數年的訓練,才能達到處方用藥的專業水準;然而如果掌握了中醫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靈活運用一些簡單中藥。長久以來中國人善於利用應時食品,合理調配中藥,製成簡單而營養豐富的菜餚,對調理心身很有幫助。
中醫藥膳具有強身健體及預防疾病的功效,其特點有﹕
1. |
食物與藥物產生協同效應 |
|
食品與中藥的結合,相輔相承,這些傳統功能食品不但將藥物治療特性提升,而且色、香、味俱全,是發揮中藥效能的美味佳餚。 |
|
|
|
|
2. |
以中醫理論為基礎 |
|
中醫診治是以辨証論治為基礎,而食療亦是以此為指導思想;事前必須全面分析患者各方面,根據個人需要而配制。例如表現精神萎靡、四肢乏力、食慾低下、腹脹等,診斷為脾臟功能低下者;會相應地選用合性能的中藥,如大棗、薑、山藥及人參等,加入膳食中來增強脾臟功能,以解除上述症候。 |
|
|
|
|
3. |
獨特的烹調技巧及加工 |
|
為了達到藥膳最佳效果,所選用的材料需要預先加工炮製處理。有的需切片或切段,有的更需磨為細末等。另外藥膳必須注意烹調技術;烹調過程是以保持食物和藥材的原汁原味為主,除應具備一般的色、香、味、形外,還要盡可能保留營養成分,以便發揮最佳治療保健作用。烹調藥膳通常採用蒸、炖、煮或煲湯等方法,而較少採用炸或烤等。 |
|
|
|
|
4. |
防治兼任,效果顯著 |
|
藥膳既可治病,又可強身防病,這是有別于藥物治療的特點之一。盡管所用材料都是平和之物,但其預防及強身養生的效果卻更優勝。 |
參考
English References: |
1. |
Chinese System of Food Cures Prevention & Remedies by Henry C. Lu.Sterling Publishing Co., Inc. 1986. |
2. |
The Tao of Food, Richard Craze and Ronifjay, 1999 Godsfield Press. |
3. |
Chinese Food: a Holistic Therapy by Tom Neuhaus, www.hopedance.org |
4. |
Medicinal Food in China by Junshi Chen, M.D. http://newcenturynutrition.com |
5. |
Cooling the Summer with Food: An Introduction to Medicinal Foods by Yanfang Wang, M.D., Ph.D. http://newcenturynutrition.com |
|
|
中文參考﹕ |
1. |
党毅,中醫營養食療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
2. |
Dang Yi, Peng Yong, Li Wenkui, Chinese Functional Food, New World Press, 1999 |
3. |
Dang Yi, Wang Huizhu, Peng Yong, Chinese Health Tea, New World Press, 1999. |
4. |
羅元愷主編,中醫婦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
5. |
史宇廣,單書健主編,小兒腹瀉專集,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8 |
6. |
唐.孫思邈撰,備急千金要方,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1955 |
7. |
元.忽思慧撰,劉玉書點校,飲膳正要,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 |
8. |
高學敏,中藥學,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0 |
9. |
冷方南等主編,中華臨床藥膳食療學,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 |
10. |
党毅,吃五穀更健康,第一版,臺灣:元氣齋出版社,1994 |
|
|
Written By: |
Dang Yi (黨毅) MD PhD |
Professo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Visiting Professor, Middlesex |
University, London, UK; Vice Director, Gourmet Food Institute of Health Care and Nutrition of Beijing, PRC. |
|
Editors: |
Raka Dewan, Integrated Chinese Medicine Holdings Ltd. |
Rose Tse, Integrated Chinese Medicine Holdings Lt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