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tagged 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循一定方向行走,或上行,或下行,並且相互連接以構成一個氣血流注體系。除了兩經首尾直接相連外,它們還通過脈絡分支更全面地連接。十二經脈有手經、足經、陰經、陽經之分。

More

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幹,被稱為「正經」。十二經脈主要根據臟腑、手足、陰陽而定名,包括 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陽經、足三陰經,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

More

(九) 手厥陰心包經

心包經的病候與心血功能的不平衡有關,症狀包括心前區疼痛、胸滿悶感、心悸(心跳)等。中醫認為心藏神,即管理精神活動,故心包經的問題亦與癲狂等証有關。此外,腋部腫脹及肘臂攣急都顯示此經的問題。

More

(八) 足少陰腎經

腎經的病候包括咳嗽、氣喘等與腎主納氣的功能有關。腎為水火之臟,如缺乏腎的溫煦和滋養,便會出現水腫、便秘、腹瀉等症狀。此外,循經的部位如腰部及喉嚨的疼痛都顯示腎經的問題。

More

(七) 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經失調可引致膀胱功能的問題,此外亦與某些表証有關,因膀胱經主表,外邪浸襲體表時,膀胱經是首先受襲之經。常引致小便不通、遺尿、目痛、鼻塞多涕、鼻衄等,頭痛、頸痛、背痛、腰痛、臀部痛等亦顯示膀胱經的問題。

More

(五) 手少陰心經

心經失常引致心區部位的疼痛 (心前區或胸脅部位)。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若失去充足的滋養,可能會出現咽乾、口渴的現象,此外上臂內側痛及手心發熱等症狀都可能顯示心經的問題。

More

(四) 足太陰脾經

脾經失調主要與運化功能失調有關,會出現腹脹、便溏、下痢、胃脘痛、噯氣、身重無力等。此外,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等均顯示脾經失調。

More

(三) 足陽明胃經

胃經的病症包括胃痛、消榖善飢、嘔吐及口渴等。循經部位的失調亦可能顯示胃經的問題,例如腹脹、水腫、咽喉腫痛、鼻衄、胸膝部疼痛等,這些症狀均與胃或胃經的功能有關。

More

(二) 手陽明大腸經

大腸經的失調會引致與大腸功能有關的病症如腹痛、腸鳴、泄瀉、便秘、痢疾等。此外,由於大腸經經過口腔及鼻,因此牙痛、流清涕、流鼻血、循經部位的疼痛或熱腫等病症都可能顯示了大腸經出現問題。

More

(一) 手太陰肺經

肺經病變會引致與肺有關的水液失調及呼吸問題,主要症狀包括胸悶脹滿、喘咳、呼吸困難等。此外,肺經問題亦可能引致循經部位的疼痛如肩背及臂內側前緣痛等。

More

十二經脈走向特點

經脈流注圖顯示了經脈行走的關係,橫看圖表的分類,左方六經均為手經,右方六經均為足經,故大體地經脈流注是從手走足,足走手,再由手走足,這樣平衡地循行著,並溝通了足足以及全身。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