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注重日常二便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在生理和病理上存在協調統一的關係。中醫認為大小二便紊亂的根本原因是臟腑虛衰、功能失常所致,因此診療時,一定會根據二便排泄次數、形狀、容量、顏色、氣味,以及伴隨感覺等來評定病情.
More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在生理和病理上存在協調統一的關係。中醫認為大小二便紊亂的根本原因是臟腑虛衰、功能失常所致,因此診療時,一定會根據二便排泄次數、形狀、容量、顏色、氣味,以及伴隨感覺等來評定病情.
More中醫治療主要通過調節內分泌,以促進排卵來達到來經目的。一般療程較長,但效果較好。在此基礎上再輔以藥膳食療,對於本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
More現代中醫婦產科的診治,借鑒了西醫的診斷方法,對婦科疾病進行中西病名診斷。在此基礎上,運用中醫辨病或(和)辨証論治,這樣就擴大了中醫婦科病種的臨床診治範圍
More中醫外科內容廣泛,包含各種感染、乳腺病、甲狀腺病、周圍血管病、皮膚性病、肛病、損傷雜病等等。其不但與西醫外科有概念上的差異,另外在疾病發展認識、治療方面也有獨特之處。
More選藥組方必須依據辨証、治法需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些知識需要專業指導以及長期實踐才能熟練掌握。服用中藥前,一定要清楚該藥是否與病情相宜,不清不楚地亂服,可能弄巧成拙,最好在醫師指導下選用。
More多汗症有全身和局部之分。局部多汗表現為身體某些部位多汗,而其他地方正常,常發生在手足、腋下、顏面特別是額頭等部位,多數原因不明,呈家族遺傳性。全身性多汗症,表現周身易出汗,內外因素刺激時出汗加劇,可能警示健康問題或者藥物副作用。更年期、低血糖、甲亢、焦慮症、癌症或感染性疾病,多見有全身性出汗。治療多汗症,要儘量查明原因。
More中醫血証的內容相當廣泛,凡以出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均屬本証範圍。根據出血部位及症狀,常見的有咳血、吐血、衄血(鼻衄、齒衄、肌衄又名紫斑)、尿血、便血等。血証既可單獨出現,又常伴見於其他病變過程。西醫學內容中,多種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呼吸、消化、泌尿系統疾病的出血症狀,以及造血系統病變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可參考本節辨証論治。
More按摩是傳統中醫的常用療法,醫師會單獨應用或是作為整體療程的一部分。按摩亦是大眾家庭的普遍手段,廣泛地用於各種疾病的康復輔助,以及日常保健養生。本節推薦一些常見症狀的按摩方法。
More利用簡單手法,自行刺激體表部位,有助強身健體,達到預防養生目的。保健按摩素為歷代養生家所推崇,根據 有效經穴和手法組成的推拿處方,對於日常不適症,進行自我緩解療效顯著。
More本節介紹的一組古老按摩法,是以肢體部位為單元,可依個人需要重點施行或選擇性組合應用。每天進行 1〜2 遍全身按摩,也可因應需要選用其中一些手法來局部保健。
More針灸以經絡學說為指導,以辨証確定治法、選穴配方,通過適當刺激量,才能取得理想效果。雖然臨床手法各式各樣,但仍須遵循一些基本法則.
More針刺操作方法是針灸功效發揮的關鍵,須熟練指力及手法,達到進針快速,運用自如的程度。同時亦必須在自己身上練針,以體驗不同針刺手法所產生的針感。到臨床施針時,方可減少疼痛,易於得氣,達到理想效果.
More認識腧穴治療特性是針灸處方的基本,有助在臨床上靈活運用。十四經腧穴的主治作用,即是本經循行之處,就是本經穴主治作用的範疇。另外,表裏經腧穴可相互兼治兩經病,鄰近經穴能配合治療局部病。各經穴的主治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共同性.
More針灸是針刺療法和艾灸療法的合稱,適用於很多病証,應用方便,療效顯著,既可單獨又可合併使用。針灸獲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承認與推廣,現為一門世界性的療法。本節介紹中醫針灸知識及應用.
More經絡學說是針灸處方的基礎,熟悉經絡循行和交接規律,對辨經絡、選穴定方非常重要。經絡系統對中醫學的重要性就像解剖學、生理學對於現代醫學的重要性。
More中醫"診法"是指醫師檢查病人的手法,內容與西醫診斷學相似,但有些手段則屬中醫獨有。診症時中醫師依賴主觀感受來接收疾病資料,分析和綜合病情,整個過程並不需要任何輔助設備。
More中醫師將四診所得的臨床資料,加以整理、分析及綜合,歸納出病情的特徵及變化規律,就是中醫的診斷,所謂"辨証"。在判斷過程中,由於是以形象(直覺)為基礎,是抽象論証。
More陰陽學說是古人用來解釋事物現象的工具。
More五行學說是古代的一套哲學思想,用於研究以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類事物之間,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係,從而說明整個物質世界的運動變化和普遍聯繫。在中醫應用中,主要是按五行的屬性,將自然界和人體組織在一定的情況下歸納起來,同時以生克關係說明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
More經絡是人體經脈與絡脈的總稱,是一個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表裏,調節機體各部的獨特系統。經絡系統是一個複雜的人體通道,把體內所有臟腑組織、形體官竅等聯繫成一個有機整體。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