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中醫療法 > 針灸療法> 背俞穴、募穴
 
五輸穴 | 原穴、絡穴 | 背俞穴、募穴 | 八會穴 | 郄穴 |
下合穴 | 八脈交會穴 | 交會穴

背俞穴、募穴

經絡系統的特定穴中,背俞穴是指臟腑之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指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腧穴。它們均位於軀幹部,與臟腑關係密切。

各臟腑都有一個背俞穴,都位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第一側線上,大體依臟腑位置而上下排列,並分別以臟腑命名之。《難經》:「陰病行陽,俞在陽。」指出五臟有病常反應在背俞穴上,按壓相關位置有助診斷。針刺背俞穴對五臟疾病有直接作用,它們不但可治臟腑有關疾病,還兼治與本臟腑有關的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病。如肝俞(Bl 18)既治肝病,又治目疾、筋脈痙攣;腎俞(Bl 23)治腎病,又可治耳聾耳鳴、陽痿及骨髓病。

各臟腑都有一個募穴,位於所募臟腑的表面,或在任脈(單穴),或在兩旁各經(雙穴)。腹募穴可用於協助診斷,六腑有病(陽病)常在胸腹部的募穴上出現異常。治療方面,募穴可治本臟腑病及陽經經絡病症。例如胃脘痛取中脘(Cv 12);腹痛、腹瀉取天樞(St 25);膀胱經之坐骨神經痛可取中極(Cv 3)等。

俞在背屬陽,募在腹屬陰,臨床上常將兩者結合,稱為「俞募穴法」。臟病時以俞穴為主,募穴為輔;腑病時以募穴為主,俞穴為輔。例如胃痛先刺中脘(Cv 12),再取胃俞(Bl 21);肺病時先灸肺俞(Bl 13),再取中府(Lu 1)。參見下表。

臟腑背俞穴、腹募穴表

臟腑 背俞穴 募穴
肺俞 (Bl 13) 中府 (Lu 1)
大腸 大腸俞 (Bl 25) 天樞 (St 25)
胃俞 (Bl 21) 中脘 (Cv 12)
脾俞 (Bl 20) 章門 (Lr 13)
心俞 (Bl 15) 巨闕 (Cv 14)
小腸 小腸俞 (Bl 27) 關元 (Cv 4)
膀胱 膀胱俞 (Bl 28) 中極 (Cv 3)
腎俞 (Bl 23) 京門 (Gb 25)
心包 厥陰俞 (Bl 14 ) 膻中 (Cv 17)
三焦 三焦俞 (Bl 22) 石門 (Cv 5)
膽俞 (Bl 19) 日月 (Gb 24)
肝俞 (Bl 18) 期門 (Lr 14)

 
背俞穴、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