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 (公元907∼960年)

*   後梁 公元907-923年
*   後唐 公元923-936年
*   後晉 公元936-946年
*   後漢 公元947-950年
*   後周 公元950-960年

由於唐朝的崩潰,中國再次分裂,有一系列短暫的朝代在開封建立統治王朝,而其他地域也各自形成獨立的州郡。

十世紀中國版圖

遼國 (公元 916∼1125年)

遼國是由契丹部落在北方建立的強勢王朝。宋朝時,必須支付極大量金錢給他們,以維持和平的關係及避免侵犯。

宋朝 (公元960 ∼ 1279年)

*   北宋 公元960 - 1127年
*   南宋 公元1127 - 1279年

關於宋朝
趙匡胤於公元960年建立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但北宋王朝始終未能完全統一中國,北面有契丹建立的"遼"及黨項族建立的"西夏";西部有吐蕃勢力;南面又有"大理"及丁璉王朝。這些政權及勢力由始至終威脅宋朝。最後北面女真族建立的金國,於公元1127年揮軍南下,迫使宋廷遷都至南方的臨安,形成了南宋北金對峙百余年的局面。直至公元十三世紀末再次被蒙古統一。

北宋 (公元960 - 1127年) 南宋 (公元1127 - 1279年)


宋代市集繁榮景象

宋朝在農業及手工業發達的基礎上,社會產生力提高,商業發展迅速。因此一批城市中產階層冒起,但他們大都沉溺在安逸奢華的生活。同時海上貿易亦因商隊增加,以及陸路混亂而迅速擴展。另一方面,很多新思想湧現了,對醫學有一定的影響。儒學思想亦再次復活,哲學家稱之為新儒學。宋朝廷內的改革派及守舊派時有鬥爭,北宋首相 王安石(公元1021-1068年)就是改革派的表表者,他致力推行著名的"新法"改革,促使醫療體系及有關機構改進,例如設立御藥院以及其他保健或慈善機構等。


印刷術使醫籍普及

木板印刷

雖然印刷術早在公元868唐代年間已存在,但在公元1040年,篳昇將之改良為活字印刷技術,使印刷術跨進一大步。此後醫學及科學的著作大量出版,促進醫學知識的普及和提高。

宋代還專設"校正醫書局",集中了一批著名醫學家及其他學者,有計劃地對歷代重要醫籍進行搜集、整理、考証、校勘。很多醫籍如《素問》《神農本草經》《脈經》《甲乙經》都是經此次校訂、刊行後流傳下來的。此外對著名醫籍又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例如《黃帝內經》、《傷寒論》等注釋也相繼出版,對當時醫學發展非常重要。

宋政府和醫家編著了大批書籍。宋廷曾多次向全國徵集資料,編成統一醫籍發行全國。一方面整理了前代的本草文獻,並總結對藥物學之新經驗;因而當時有大量本草藥典出版,成為同期世界藥物學領域中的先驅。

  * 重要藥典包括......

另外,宋廷又設立"尚藥局",廣泛地收集宋代以前之方劑及民間驗方,編成大型方書。宋代名醫既多,亦都編撰各自的驗方傳世。《太平聖惠方》是首部編著的大型方書,由宋廷任命翰林醫官使王懷隱等於公元982年。本書共載16,834個處方,並對方劑、藥物、病証及病理都進行了論述。

  * 其他同期的重要方書有......

出版大量及多種類別的醫籍,反映當時中醫學獲得全面發展。


鄉村醫生以艾灸治療村民

醫學教育

宋政府把醫藥行政及醫學教育分立起來。設立"翰林醫官院"負責醫之政令和醫療事務。王安石變法後,學校體制及教學內容又有改進。"太醫局"是專為醫學教育設立的機構,已擴充成為皇家醫學院。醫學校的社會地位提高,吸引了不少儒生學醫,儒醫迅速增多亦是促使中醫學發展的原因。之後各州鎮府均仿照"太醫局"開辦地方醫學校, 使中醫更加普及。

醫學生考試制度完全仿照朝廷太學招募方法,根據成績或治癒率決定升遷。而醫學部亦增分為九科:

1. 內科 6. 皮膚及骨科
2. 風科 (如中風病) 7. 產科
3. 兒科 8. 針灸
4. 眼科 9. 創傷及咒禁科
5. 耳鼻喉齒科    



王惟一
(公元987-1067年)

當時醫學生之理論教材,除了有前唐時必修的醫學文獻之外,還新增了陳言的《三因極--病証方論》。著名醫家及詩人楊介,總結對處死犯人的解剖經驗,描繪成圖譜《存真圖》,使到當時醫學生對解剖學的認識加深。

 


穴位銅人


另一個醫學教育的突破,是翰林醫官尚藥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研制了兩具與成年男子體形相等的"銅人",並且奉御總結針灸名著,撰成《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銅人體表刻穴657個;醫生考試時,先將銅人外表涂蠟,往體內注水,並穿上衣服。針刺中穴位則水會流出,否則針就刺不進去,這樣就可以判斷受考人對穴位的掌握程度。他的著作不但印行,還刻成兩座石碑,立于當時首都開封,作為公眾參考。是中國針灸史上新的里程碑。

 


病因病機學發展

先前曾描述,公元1174年陳言提出了新的病因學理論。他的著作《三因極--病証方論》,將複雜的病因歸為三類:內因、外因及不內外因。這種分類雖與漢代張仲景所述略同,但內容有所發展,即對各類病因概括得更具體,其範圍亦較全面,更符合臨床應用。三因分類的原則,一直為後世醫家遵循。

  * 病因學的分類(三因)......

中毒表現

法醫學的重大發展

《洗冤集錄》是宋慈於公元1247年完成 的著作。本書內容包括人體解剖,屍體檢驗,現場勘察,死傷原因鑒定,各類中毒急救及解毒方法等,分析詳細並且非常切合實際。據書里內容,如是中毒身亡,死者會表現青或紫色皮膚,嘴及眼睛張開,手足指甲呈藍色,眼、耳、口、鼻都可能有血液流出。要証明中毒,可把以肥皂水洗過的銀針探入受難者口中。如銀針變黑並不能抹掉就可証實。此書成為中國死傷獄斷案的法典及依據,一直沿用600多年。並被翻譯成至少5種國外國語言。

宋代婦幼

兒科及婦科的發展

宋政府不但注重醫學文獻出版事 業,也非常鼓勵醫學研究及實踐。兒科及婦科因而發展成獨立專科。并取得重要的成果。

兒科專家及專著中,以錢乙和他的《小兒藥証直訣》一書為代表。其弟子閻孝忠于公元1119年把他的理論及經驗整理成《小兒藥証直訣》。此書是兒科專著,包括生理、病理及治療方面。此外痘疹(天花)、水痘、麻疹等發疹性兒科傳染病,已能進一步鑒別,并詳載其証侯及治法,頗有創見。

  * 其他著名兒科專著有......

宋代已經在大城市設立公眾福利事業,開始出現藥房、醫院及孤兒院。都市化使政府要積極面對公共衛生問題,如南宋某些城市每天都有街道清潔、夜間糞便收集及使用痰盂的設施。宋政府亦開始有防疫政策。當時天花流行,導致新生兒死亡率很高,對這方面的研究很注重。

  * 兒科方面還出現幾部痘疹專書......


婦科及產科亦開始獨立發展,當時最大成就的是陳自明(公元1190-1270年)及所著《婦人大全良方》。《婦人大全良方》主要講解婦科方面的月經、生育以及常見疾病,而產科有胎教、妊娠、難產及產後疾病等。本書述及的難產問題包括臀位分娩、肩位分娩及面位分娩等,內容非常豐富。



小兒天花圖
  * 其他同類重要專著有......

中外醫藥交流

由於海上貿易擴展迅速,宋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據記載由阿拉伯商人經海上,運往歐洲、亞洲及非洲等各地的中國藥材有60多種,其中包括朱砂、人參、牛黃、茯苓、附子、胡椒等等。當時牛黃被視為珍貴物品,專供防疫之用。十一及十二世紀之間,中國與高麗、日本、東南亞及阿拉伯國家都有緊密的關係,有助於醫藥事業的交流。在眾多進貢給皇帝的珍品之中,很多都是藥材或用來製藥的原料,包括礦物質、植物及動物類如犀牛角、象牙、玫瑰水、珍珠、珊瑚及甜瓜等。另一方面,中國亦贈送很多醫學文獻或醫師到那些國家,促使他們的醫學發展。所以現今很多在中國失傳的醫學古籍,都可在那些國家發現。

宋代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