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草藥方劑 > 草藥集 > 知母
>>名稱
>>來源
>>生產地
>>性味
>>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學成分
>>中藥功效
>>傳統用途
>>藥理作用
>>毒性
>>用法及劑量
>>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參考
知母
知母
 
名稱
拉丁名稱: Rhizoma Anemarrhenae
英文名稱: Anemarrhena rhizome
拉丁學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中文名稱: 知母
漢語拼音: zhi mu
頁首
來源
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乾燥根莖。[1]
頁首
生產地
知母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陝西、甘肅、東北等亦有出產,現全國各地都有栽培。[1]
頁首
性味
知母性寒,味甘、苦;歸肺、胃、腎[2]
頁首
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學成分
知母含多種皂苷成分,包括知母皂苷AIII、B、BI-V、C1-2、D、D1-2、E1、F-G、H1-2、I1-2,以及馬爾可皂苷元、西陵皂苷A-B、菝葜皂苷元、異菝葜皂苷、知母皂苷A1、A2、B-C、E-G、知母苷I-IV、Ia。另含知母多糖A-D;黃酮類如寶藿苷Ⅰ、淫洋藿苷Ⅰ、芒果苷、新芒果苷;木質素類如顺-扁柏树脂酚、单甲基-顺-扁柏树脂酚、氧化-顺-扁柏树脂酚;其他如β-谷甾醇、生物鹼、膽鹼、鞣酸、尼克酰胺、煙酸、泛酸、微量元素及大量的黏液質等。[4],[5],[6],[7]

按《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其所含的知母皂苷BII不得少於3.0%,芒果苷不得少於0.50%,以控制藥材質量。
頁首
中藥功效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2]
頁首
傳統用途

知母主治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咳嗽、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等。[2],[3]

  • 知母清熱瀉火
    知母善清肺胃實熱,而除煩止渴。溫熱病邪亢盛,表現高燒,大汗,煩渴引飲,脈洪大,苔黃等肺胃實熱証,常佐石膏以清氣泄熱,如白虎湯
  • 知母瀉肺潤燥
    用於肺熱咳嗽,痰黃黏稠,常配伍大貝母、黃芩、桑白皮;陰虛燥咳,痰少或咳痰不利者,可配合沙參、麥冬、川貝母,以養陰潤燥,止咳化痰。
  • 知母化燥不傷陰,且滋陰降火
    內傷陰虛,表現低熱不退,骨蒸潮熱,遺精,盜汗,心煩等,常與黃柏同用,也可配伍其它滋陰藥材,如生地、玄參、白薇等,以加強滋陰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黃丸
  • 知母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用於內熱傷津,口渴引飲之消渴病,常與天花粉、葛根等配伍,如玉液湯。治渴常用配伍還有:知母配石膏、知母配地骨皮、知母配麥冬、知母配五味子等。另知母配甘草、知母配黃芪、知母配山藥,又寓有益氣生津之意。用於腸燥便秘,常配伍生首鳥、當歸、火麻仁,以潤腸通便。
  • 知母能治陰血不足,虛煩不眠,常配伍酸棗仁、百合等。

    知母是現代中醫治療糖尿病的要藥,還用於退熱、肺支氣管慢性感染、免疫病協助激素減量。
頁首
藥理作用

研究顯示知母具有抗炎、抗菌,解熱,袪痰,降血糖,利尿,抗皮質激素,抗腫瘤,利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衰老,抗氧化、調控血管內皮細胞,免疫調節等功效。[2],[5],[6],[7]

頁首
毒性
有研究顯示知母水提液的小鼠經口最大耐受量為35.0g/kg;而80%乙醇提取液的小鼠經口最大耐受量為37.5 g/kg。顯示知母毒性較低。[6]
頁首
用法及劑量
內服煎湯,6〜12g,或研末入丸、散吞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宜生用;入腎降火滋陰宜鹽水炒。[4]
頁首
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平時畏寒,患有胃痛及大便稀爛的人,不宜服用知母。

臨床觀察,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也沒明顯不良反應。知母作為配伍藥,沒有必要大劑量使用。 [4]
頁首
參考

1. 李家實主編《中藥鑒定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2月.
2. 雷載權主編《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6月.
3. 陶御風編著《臨証本草》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年5月.
4. 沈丕安編著《補益中藥的臨床運用》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 2008年8月.
5. 趙中振,蕭培根主編《當代藥用植物典》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6年8月.
6. http://www.baike.com/wiki/%E7%9F%A5%E6%AF%8D
7. 李習平等,知母的研究概况,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1月25卷1期。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