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中醫看病 > 內科 > 皮膚瘙癢症 > 頭皮癢中醫藥治療
 
頭皮癢中醫藥治療
 
中藥辨証治療 | 中藥外治 | 日常護理

頭皮瘙癢常常發生,為很多人帶來社交不便。頭皮發癢跟局部的病變有關,也可能找不到原因。常見的頭皮瘙癢原因,包括皮膚乾燥、頭屑、過敏、皮膚炎、寄生蟲、真菌或細菌感染等。當頭皮出現明顯變化,例如大量頭屑、滲液、紅腫疼痛、肥厚皮損、脫髮,或者身上其他位置兼有皮膚病時,應該找皮膚科醫生檢查,尋求專業醫治。

排除了皮膚問題和疾病的可能性,仍然覺得頭皮瘙癢的話,就要考慮是否生活習慣引起。一般來說,頭髮厚重而油脂分泌不多的人,不需要天天洗頭。頭皮分泌油脂形成天然保護膜,過度清洗破壞原本的平衡狀態,會令頭皮及毛髮容易受損。天氣乾燥更應減少洗頭次數,秋冬時節最易有頭皮瘙癢。只有頭髮非常纖柔、頭油多、出汗量大、居住在潮濕地方的人,才需要天天洗頭。另一方面,洗頭次數少,清潔不徹底,令頭油和脫落死皮堆積,就很容易發癢和產生頭屑。有些人也會因美髮定型產品而頭皮瘙癢,所以在選用這類產品時,要注意頭皮反應。其他諸如均衡飲食,多食富含維生素B和鋅的食品,解除焦慮情緒,對頭皮和頭髮的健康亦非常重要。

大多時候,挑選適當的洗髮護髮產品,配合生活習慣的調整,頭皮瘙癢就可解除。如果確實很癢,以頭皮瘙癢為主症,病因尚不確定,可嘗試以中醫辨証論治。

頭部經絡穴位分佈圖
頭部經絡穴位分佈

頭皮癢的中藥辨証治療

以中醫整體觀看,頭為諸陽之會,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都與頭部有聯繫。外感內傷致頭部經絡功能失常,氣血失調,就會引起頭部問題。頭皮瘙癢多因濕熱蘊於肌膚,不得疏泄,或血虛肝旺致生風化燥,肌膚失養而成。中醫師根據患者的頭皮情況及伴隨症狀,來決定治療方案。

血虛風燥
頭皮瘙癢,乾燥脫屑,有抓痕及血痂。冬春季節症狀加重,多見於老年人。伴隨症狀有頭暈,失眠,健忘,面色不華,大便乾結,舌淡苔薄白,脈緩或弦。中醫治則為養血潤燥,消風止癢。
方劑舉例:當歸飲子 加 酸棗仁、遠志

風濕熱戀
頭皮瘙癢,有抓痕、血痂,或有輕度紅腫疼痛,或濕疹樣變及苔蘚樣增厚。可見於青壯年,夏秋季節症狀加重。舌頭紅,苔白膩或薄黃膩,脈弦或稍。中醫治則為袪風利濕,清熱止癢。
方劑舉例:消風散 加 黃柏、丹皮
     病程短,風熱盛者,可服用防風通聖散
     若病程長,病情頑固者,交替服用秦艽丸、除濕丸

頭皮癢中藥外治

側柏葉 紫蘇葉 白蒺藜
側柏葉 紫蘇葉 白蒺藜

中醫外治法是舒緩皮膚瘙癢的重要部分。對於一些瘙癢症患者,單用外治法即可;而頑固的瘙癢症,內外共治能夠相互補充,既可減輕症狀,又提高療效。中藥外治可直接消除頭皮上的病變刺激,改善局部血流,恢復頭皮平衡狀態,消除頭屑及止癢。以下是頭皮止癢外用方:

菊花、桑白皮、附子、藁本、松針、蔓荊子、墨旱蓮、零陵香、桑寄生各100g。磨成粗末混和,裝入瓶中備用。每次拿150g藥粉,煎成1500ml液汁,溫水浸洗頭皮頭髮10〜20分鐘。適合乾燥型頭皮瘙癢。
側柏葉、紫蘇葉各50g,白蒺藜100g。將藥材共碾成粗末,裝入布袋,以清水1500ml煎煮30分鐘,液汁倒入盆中,用毛巾蘸液濕敷頭皮,或浸洗後濕敷,早晚進行。清熱、潤膚、止癢,適合乾燥型頭皮瘙癢。
新鮮桑葉250g搾汁,將藥汁和1500ml涼水混和,浸濕一條毛巾,敷在頭髮上,然後按摩,早晚進行,連續做3至5天。
苦參、野菊花、白蘚皮各30g。清水煎液,浸洗患處,每日2次。疏風清熱,解毒止癢,適合油性頭皮瘙癢。
蔓荊子60g、防風90g、桑寄生90g、龍膽草30g、火麻仁30g、白芷120g。磨成粗末混和,裝入瓶中備用。每次拿140g藥末,煎成1500ml液汁,浸洗頭皮及頭髮。適合油性頭皮瘙癢。

新鮮桑葉
新鮮桑葉

頭皮癢的日常護理

頭皮癢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要注意一些誘發或加重皮膚瘙癢的因素,並要對症呵護:

盡量避免搔抓或拿其他物件來搔撓頭皮,這樣只會愈搔愈癢
適當地晒太陽有安撫頭皮作用
保持作息規律,充足睡眠
舒緩精神壓力,多運動
選用性質溫和、有止癢功效的洗髮護髮用品
減少使用美髮定型產品
飲食清淡,補充足夠水液,少食甜膩燥熱食品,多食冬瓜、薏苡仁、蘿蔔、黑芝麻、黃豆等。
有益疏果汁:芹菜100g、蕃茄一個、雪梨150g、檸檬1/5個。洗淨,搾汁飲,每日一次。
止油止癢茶:枸杞子、菊花、山楂、荷葉各等份,研磨成粗末,裝瓶備用。每日取20g左右藥材,滾水沖茶飲。

新鮮果汁有益
新鮮果汁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