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屬於中醫六淫病邪侵襲肌表、衛氣所致的表証,病邪並未深入,病勢較輕淺,主要利用辛散輕宣的藥物來使外邪從肌表透出,即所謂發汗、解肌治法。服解表藥後,應注意避免吹風受冷,或增加衣被,以幫助出汗。
感冒可產生各種各樣的症狀,應根據病因和症狀,合理地選擇藥物,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1. 風熱感冒 | ||||
|
||||
2. 風寒感冒 | ||||
|
||||
3. 暑濕感冒 | ||||
|
||||
一般只有較輕的發熱、怕風、鼻咽症狀者,不需治療,有時多喝溫熱水就能自愈。但應注意禁生冷、油膩食品,以免影響藥物的作用及使病情惡化。
某些經常感冒者,多屬體質素虛又感外邪的表証。中醫認為不但要解表,還要考慮補虛。人體之虛,分別有陰、陽、氣、血之不同側重;所以解表藥又配伍有益氣、助陽、滋陰、養血藥物來組成方劑。代表方如敗毒飲就適合氣虛外感証。
![]() |
![]() |
![]() |
連翹
|
荊芥
|
薄荷
|
和西藥相比,中成藥容易發生「藥不對症」的情況。這是由於市面上有很多感冒中成藥供選擇,患者往往未經中醫診斷,或未細閱藥物標籤上的說明就亂用藥。其實不同藥物專治感冒証型有異,效果也大相徑庭。另外,有些患者希望盡早痊癒,於是同時服用多種中成藥,這樣既有可能超量,更容易發生副作用。
無論任何不適,都應按照病程和疾病特點來用藥。如果沒有一定的中醫藥知識,最好不要給自己亂開藥。高燒超過8小時以上,或者服用中、西藥後,情況無改善者,最好看醫生以免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