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李時珍(1518-1593)

李時珍(1518-1593)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湖北蔪春縣人。出生在醫學世家,年少時跟隨父親李言聞行醫,但當時醫師的社會地位低下,李言聞不願兒子以醫為業,而希望他參加科舉。經過多次考試失敗後,李時珍決心繼續學醫。由於他專心鑽研醫藥學,又有醫德,聲譽卓著。後來被薦舉到北京”太醫院”任職,但一年後便托病辭歸。在北京任職期間,使他有機會閱讀豐富的藏書。而行醫過程中,李時珍發現以往的本草書中存在不少錯誤、重復及遺漏,因此決心重新編著一部新的本草專書。他參考文獻書籍,又自行實地考察,以宋代唐慎微的《証類本草》為藍本,經過27年辛勤努力,於1578年完成《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全書52卷,有下列幾方面的成就:(1) 總結16世紀以前中國的藥物學內容;書內所載藥物增至1800餘種,並附藥圖1000幅,藥方10000餘個。(2) 糾正了以往本草書中的某些錯誤。(3) 提出了當時最先進的藥物分類法;他按照”從賤至貴”的原則,即從無機到有機,從低等到高等。將藥物分為16部,包括60類。每藥標正名為綱,綱之下列目,綱目清晰。(4) 系統地記載了各種藥物的知識。

Lik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