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醫藥近況 > 二零一三年十二
中醫藥活動新聞剪輯
 

中醫藥產新里程 台東農改場慈大攜手合作
新浪台灣 2013年12月5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台東農改場)與慈濟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對未來東部地區農業、中醫藥科技研發及人才培育,將奠立新里程碑。台東農改場近年致力於原生特色、早熟豐產及有機樂活等。慈濟大學設有中醫學系,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及研發潛力,雙方規劃農業相關領域,如中藥材植物園圃建立及保健產品研發等。

中醫藥創新啟示錄:不能為了「標準」而標準
醫藥網 2013年12月12日

中醫藥管理局共發佈中醫藥國家標準27項,完成291個病種診療指南的臨床應用評價,發佈行業及行業組織標準470多項。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查德忠說,標準分成三大類: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基礎標準,當前的重點是推廣應用標準。他強調中醫藥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如何和標準化進行銜接還需要探索,但絕對不能為標準而標準,不能為標準而改變中醫本身固有的本質。

中醫藥維持高景氣 11隻中藥股年內上漲逾50%
醫藥網 2013年12月12日

今年以來中藥股表現較好。在可交易的55隻中藥股中,有53隻上漲(96.36%),其中11隻漲幅超50%。中藥飲片1〜10月份收入增長27.9%,利潤增長26.5%。中成藥1〜10月份收入增長21.9%,利潤增長20.6%。中成藥去年完成銷售收入4079億元,比2011年增長21.37%。今年前三季度銷售收入為3536億元,同比增長23.44%,和去年同期的增速比略有提高。中成藥近幾年的銷售收入增速一直高於醫藥製造業整體。在中成藥降價預期下,預計明年中成藥的收入增速或將略微放緩,但仍能維持高於行業整體的增速。

大陸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央日報 2013年12月13日

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第一階段建設任務順利完成。2008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確定了16家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元,明確冠心病、中風病等14類疾病作為基地重點研究病種,正式開始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這是大陸在中醫藥領域中央財政投入最大、最重視、行業內外最關注的基礎建設項目。

若政府嚴厲管制中藥店 黃保國:中藥店面臨淘汰
東方日報 2013年12月15日

馬來西亞中醫師暨針灸聯合總會的黃保國認為,如果政府對中藥店進行嚴厲管制,將使到中藥店面臨被淘汰的逆境。他說業界面對許多困境,中藥組織應積極革新求變,向衛生部反映心聲,維護同業利益。他委任楊程智為名譽顧問兼中藥組主任,負責中藥師及配藥師管理工作,以及擬訂自我歸管計劃。他說衛生部在執行傳統輔助醫藥法令時,必須符合馬來西亞的國情,讓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同仁堂捐助香港浸會大學設中醫藥獎學金
新浪香港  2013年12月17日

香港浸會大學設立「同仁堂中醫藥獎學金」計劃。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表示,計劃有助推動中醫藥事業在香港的發展。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趙中振表示,北京同仁堂在內地處於中醫藥行業的領軍地位,也是中國中醫藥發展的縮影,不少浸會大學學生都有在同仁堂實習和工作的經歷。他希望隨著雙方合作的加深,內地與香港中醫人才培訓及交流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成本攀升 中醫藥產業上游亟待政策扶持
醫藥網 2013年12月18日

中藥材價格節節攀升導致成本持續走高,藥品價格最高零售價卻整體不斷下降。許多藥品的成本價與地方招標價存在倒掛,這導致中藥企業在參與醫保藥品銷售過程中面臨兩難。資料統計每年要消耗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提取物等70多萬噸,大量透支中藥資源,導致物以稀為貴的市場現象。為避免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保證原材料品質,目前越來越多中醫藥企業開始自主佈局上游產業鏈。

不少中醫藥院校把傳幫帶傳統丟了
北京商報 2013年12月18日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徐玲,認為老師教學態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中醫的效果。中醫越早臨床越有感性認識,但離不開扎實的理論基礎,兩者需緊密結合。目前高校教育基本把傳幫帶的傳統方式給丟失了,一大部分高校老師業務繁忙,受諸多因素影響,分散教學精力,不一定沉得下心好好教導學生。徐玲還表示,一張優秀的藥方字字珠璣,醫者對病証看得很順,寫出來的方子也行雲流水,看起來賞心悅目,體現醫者的態度,也利於促進醫患交流。

「中醫藥資訊資料元」明年上半年有望出台
光明網 2013年12月18日

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人口健康資訊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人口健康資訊化「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的階段性建設目標。《意見》指出,亟須改變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資訊化建設的薄弱狀態,促進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資訊化建設的平衡發展。中醫藥資訊資料元明年上半年有望出台。

有國家在爭奪中國傳統醫藥標準主導權
人民日報 2013年12月19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辦主任王煉表示,一些國家有意淡化中醫藥起源於中國的歷史,用所謂的東亞醫學概念來取代中醫藥,有意混淆中國對中醫藥的智慧財產權。通過在國際標準組織設立機構或擔任職務,與中國搶佔中醫藥國際標準的制高點;通過國際提案,來爭奪傳統醫藥標準的話語權、主導權。中醫藥發展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充分運用標準化的制度和方法,不斷豐富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理論和實踐。

2013中國中醫藥年度人物評選啟動將選出10名
中國中醫藥報 2013年12月20日

中國中醫藥報社啟動「中國中醫藥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將評選出10名在中醫藥行業具有影響力並在2013年有突出貢獻的傑出人物。評選標準包括在中醫藥行業或社會大眾中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在2013年度做出的決策或取得的成績,對推動中醫藥行業發展產生一定作用;在中醫藥學術、臨床、教育、管理、文化、產業、國際交流等方面有引領地位等。各地單位可於12月20~31日

香港中藥材標準(第六期)結果公布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3年12月20日

香港生署公佈,已完成在香港中藥材標準(第六期),制定60種常用中藥材的安全和品質參考標準,有關結果正編印成書。港標第六冊載錄該60種中藥材的名稱、來源和性狀,以及鑒別方法(包括顯微鑒別、薄層色譜鑒別及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待為業界和化驗所舉辦的簡介會完成後,港標將於2014年4月開始試行12個月,內容已上載 衛生署網頁

兩類中醫師規範化培養基地開始申報
搜狐新聞 2013年12月25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通知,開展首批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和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基地申報認定工作。兩類培養基地的基本條件、教學條件、培養科室要求等都有明確要求。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基地分為臨床培養基地和基層培養基地兩類。凡符合申報條件的醫療機構,可填寫申報表報送至所在省(區、市)中醫藥管理部門。

中醫藥傳承博士後進站工作基本完成
新華網  2013年12月26日

國家中醫藥管理加大中醫藥傳承工作,為181位名老中醫藥專家建立傳承工作室,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等項目。從全國遴選133名傳承博士後導師、134名博士後。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工作是將博士後制度引入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中,為老中醫藥專家選聘高層次人才,為學術經驗的傳承研究者。

中成藥佔世界份額5% 標準制約中醫藥國際化
北京新浪網 2013年12月26日

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表示,制約中醫藥國際化最大的原因在於政府原來制定的一些標準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標準偏低,在中國達標,但拿到國外一檢測往往嚴重超標。目前中藥在國外整體上沒有藥品地位,只以健康食品的身份在使用,尚沒有一個中藥產品在歐美發達國家通過藥品審批。加之產品質量、競爭策略等多方面因素,中藥主要滿足國內需求,在國際市場所佔的份額很小。

「大數據」應用將為中醫藥帶來「大價值」
科技日報 2013年12月26日

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劉保延認為,中醫藥領域具有典型的大數據特徵:數據量巨大;數據類型復雜。收集這些龐大、多類別的數據,通過分析處理將其盤活,可以產生讓人意想不到的價值。「大數據」應用於中醫藥的臨床與科研,將給這個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利用數字技術記錄中醫臨床診療實踐中大量的中醫學知識和診療資訊,並把這些資訊用於分析中醫臨床診療的療效和經驗知識,是中醫藥學現代化研究和發展的重要課題。

「炒」草創出中醫藥新奇蹟
文匯報 2013年12月26日

中藥材買賣古已有之,可是時至今日,中醫藥處處碰壁,中醫和中藥行業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內外交困中,浙商的介入卻為中國中藥材行業帶來新希望。雖然,「炒」性難改的浙商資本備受爭議,但其出現會帶熱一個產業、引領一段時期發展,亦是不爭事實。如鐵皮石斛,浙商資本的進駐直接帶動其規模種植、產業運作,特別是拉長了其產業鏈,多家浙商企業讓不易攜帶的「草」,研製成超市、藥房到處有售的鐵皮沖劑、膠囊、含片以及花茶、仙草汁等。

衛計委、中醫藥管理局制定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
新華網 2013年12月26日

為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促進依法執業、廉潔行醫,衛生計生委、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制定《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包括:不準將醫療衛生人員個人收入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掛鉤;不準開單提成;不準違規收費;不準違規接受社會捐贈資助;不準參與推銷活動和違規發佈醫療廣告;不準為商業目的統方;不準違規私自採購使用醫藥產品;不準收受回扣;不準收受患者紅包等。凡是違反「九不準」的行為,要依法依紀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遷就。

專家呼籲構建多部門協調機制促中醫藥海外發展
搜狐 2013年12月30日

在中醫藥海外發展國家戰略研討會上,外交部歐亞司司長張漢暉說,外交部非常重視推動中醫藥走出去。他建議把「中醫走出去」作為中國的全球戰略經營,作為中國對外開放、影響世界的一種國家戰略。應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牽頭,成立「中醫走出去」的跨部門協調機制,規範海外發展,對破壞規則、惡性競爭人員進行制裁。同時需要一批專家學者研究規範中醫藥對外翻譯語言,更注重標準化,把好中藥的品質監督關。


編輯:
Rose Tse,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