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醫藥近況 > 二零一二年
中醫藥活動新聞剪輯
 

中醫藥委會明春成立
星島日報 2012年9月1日

香港中醫藥發展委員會籌備小組召開首次會議。據悉將以「發展而非規管」為工作目標,轄下設中醫小組和中藥小組,成員人選中不排除加入西醫西藥方面代表,以擴闊委員會的發展思維,政府預計委員會於明年2月至3月正式成立。首次舉行的小組會議,歷時約一句鐘,討論發展委員會的架構、職能和人選,並為委員會未來的重點工作訂下方向。與會人士透露,委員會將設兩層架構,上層的中醫藥發展委員會,下層是中醫小組與中藥小組。

國家食藥監局曝光12種假冒保健食品
南方日報 2012年9月4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告,在保健食品專項監督檢查和抽驗中,有12種產品檢出化學藥物成分,為假冒保健食品,包括明福牌清贅膠囊、廣州健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排油基、保和堂牌睡得香、鑫吉安牌參茸丸、幸福來牌睡康寧膠囊、中葆牌蘋唐膠囊、諾瑞特牌參杞膠囊、麗美姿牌益康雙參膠囊、強生牌金鹿丸、正吉牌沙棘葛根茶、金領牌金領減肥沖劑、貝興牌左旋肉鹼茶多酚膠囊。當局要求各地食藥監管局加強轄區保健食品市場監督檢查,採取控制措施和嚴厲查處。消費者可登錄當局官網查詢保健食品的許可資訊。

明年中醫執業試可申請
星島日報 2012年9月8日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公布,將於本月17日開始,接受2013年中醫執業資格試的申請。首次參加執業資格試的人士,必須於10月31日或以前遞交申請;準備參加2013年中醫執業資格試的表列中醫及重考人士,則須於明年3月29日或以前報名。執業資格試包括第I部分筆試及第II部分臨牀考試,筆試將於明年6月舉行,臨牀考試則在明年8月舉行。

中藥出口量比去年同期降12%
中國中醫藥報 2012年9月8日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長林説,今年醫藥出口總體情況嚴峻,增速大幅下降。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30%,進口下降27%。中藥出口亦不容樂觀,進出口都有較大幅度下降,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20%,進口下降10%。這是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下降情況。1~7月中藥進出口為18.8億美元,同比增長10.6%。其中,出口14.11億美元增長8.6%;進口4.64億美元增長17.28%。出口市場按出口金額排序為,日本、香港、南韓、越南、馬來西亞、台灣、義大利、美國、新加坡、德國、泰國、荷蘭。

抗癌研究:中藥可切斷腫瘤轉移通路
科技日報 2012年9月8日

英國卡迪夫大學醫學院研究證實,一抗腫瘤新中藥膠囊有效抑制腫瘤細胞侵襲轉移。有關專家介紹,惡性腫瘤細胞非常容易從原發病灶上脫落,每克腫瘤組織每天可向血液中釋放300-400萬個腫瘤細胞,脫落腫瘤細胞隨血液或淋巴流佈全身,一旦條件成熟就會迅速生長,形成轉移性病灶。控制腫瘤細胞的侵襲擴散是避免腫瘤惡化、提高療效、改善生存品質及延長壽命的有效措施。專家認為研究結果對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

中藥飲片染色成了行業潛規則
人民網 2012年9月10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曝光一批通過違法給中藥飲片染色來達到增重目的的生産企業。藥企違法給中藥飲片染色增重,似乎表明染色增重正成為藥企謀利的「潛規則」,違背藥材炮製工藝原理,讓中藥飲品變成不對症的「毒藥」。中藥飲片染色增重,是中藥産業粗放式發展一個縮影。由於産業缺少有效宏觀控制,過多資本向初加工領域集聚,催生畸形競爭市場格局;另外中藥産業缺少核心技術支撐,産業鏈條過短,企業不能從技術轉化中提升附加值,利益蛋糕做不大,無法平抑分配環節的利潤衝動。

「零風險」應成為食品安全終極目標
人民網 2012年9月14日

山東省質監局公佈今年第二季度對全省食品企業的抽檢結果,包括餅乾、膨化食品、方便食品、味精、掛麵、酒類等共17種產品,2409家企業,抽查3163批次,綜合合格率是88.43%。不合格批次中,桶裝水占很大比例。在構成或者說致禍因素中,幾乎都可避免和人為控制。比如廠家回收桶消毒殺菌不徹底,成品運輸中受到二次污染等,都可通過企業自身努力和改進來避免。又比如水源受到含氮的污染,從政府總體管理角度,從社會整體發展角度,也是可控的。至今為止,國家的食品安全說白了還依然停留在端正態度問題的階段。

中藥飲片染色增重竟用明礬浸泡
人民網 2012年9月14日

國家藥監局發佈公告稱,安徽藥監局查獲一批染色增重、製假售假的中藥飲片生産企業,責令嚴重違規的8家停産整頓,並對12家企業立案調查。安徽是中國中藥材生産大省,這次曝光的中藥飲片問題並非個例。專家分析染色摻假飲片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中普遍存在,大多數被銷往鄉鎮醫院和小醫院。專家表示中醫製藥古訓講「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這種標準如今在一些單純追逐利潤的企業裏已經看不到了。中藥材鑒定缺乏快速、準確的手段,也讓不法商人鑽空子。

新研究支持針灸止痛功效
大公網 2012年9月14日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最新完成的一項研究認為,針灸的止痛功效是確實存在的。南安普敦大學教授喬治.萊威思在《內科學文獻》雜誌上報告說,對過去29項針灸研究中近2萬人資料的調查顯示,真實的針灸與用作對照的「假針灸」相比,的確能紓緩背部、頸部、肩部和頭部的疼痛,還能緩解關節炎疼痛。教授認為西方醫學界會逐漸認可針灸的這種治療效果。

多學科合作提升中醫藥研究水準
大公網 2012年9月14日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童瑤表示,中醫學是一門融自然科學、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為一體的醫學科學,涉及多學科知識,除了醫學生物學,與文學、數學、哲學、氣象學、環境學、社會科學、心理學等都密切相關。所以研究中醫藥科研,不能局限西醫學研究方法手段,必須結合多學科,才能真正探索其深奧的理論及臨床思維模式,挖掘出其真正的科學內涵,才可能產生創新意義的研究成果。因此學院重視與其他非醫學學科的合作研究。例如與香港大學文學院合作開展中醫學與傳統中國文化及易經文化的文獻研究;與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行為醫學中心合作開展氣功對癌症患者康復的作用研究。

感冒藥限購令:一次買2盒 藥品包裝有要求
人民網 2012年9月14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公安部、衛生部下發《關於加強含麻黃鹼類復方製劑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將一次允許購買含麻黃鹼類感冒藥的數量,從5盒降至2盒,且需要查驗和登記購買者的身份證資訊。還將1粒/片麻黃鹼類藥物含量大於30毫克的含麻黃鹼類復方製劑列入處方藥管理。此外,還對藥企每個最小包裝的規格作出限定:口服固體製劑的麻黃鹼含量不得超過720毫克,口服液體製劑不得超過800毫克。相關藥企應在2013年2月28日前完成藥品的標簽、説明書和包裝的修改,未完成的3月1日後不得銷售。

中藥研討會圓滿舉行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2年9月14日

中藥研究及發展委員會於香港科學園主辦「中藥研討會」。合辦機構為衛生署、醫院管理局及香港檢測和認證局。研討會以分享最新的中藥研發經驗為主題,逾四百名來自官、產、學、研各界的代表出席,為中藥界各持份者提供交流意見和探討合作機會的平台,亦邀得多位其他本地專家和學者分享他們在多個與中草藥、針灸、中西藥相互作用、氣功等的科研項目成果。

專家:「中科院食譜」會使肥胖人口5年翻番
人民網 2012年9月15日

中科院《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中提出了一個中國人的健康食譜,引來各方對這個食譜的質疑。「能量過剩已成為嚴重威脅國民健康的突出問題,按照這個食譜吃下去,中國肥胖人口5年內可以增加100%!」不少營養專家表示,該食譜中的營養結構不合理,食物能量嚴重超標。平常的健康飲食,應儘量保證營養種類多樣化,多吃果蔬,並降低動物性食品攝入比例,老人和兒童兩類人群尤其要注意飲食均衡。

65萬冊中成藥「說明書」發往中國鄉村
人民網 2012年9月18日

北京惠民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向全國65萬農村衛生室捐贈《中成藥臨床合理使用讀本》,以幫助農村衛生室醫生掌握合理用藥知識、提高農村水平、發揮中醫藥在基層醫療中作用。《讀本》把中成藥按照西醫病種分類,用中醫理論編寫,系統總結臨床專家用藥經驗,是著眼於臨床實際用藥需求編寫的工具書。領銜編寫的中國工程院張伯禮表示,此書將用現代化的語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藥物使用的重點,尤其是明確藥物使用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試點兩年仍未放開坐堂醫受困身份
人民網 2012年9月18日

在政策上藥店「坐堂醫」目前僅處於部分試點狀態,未全面放開,藥店私設坐堂醫仍未合法化。有連鎖藥店高管表示,藥店開設坐堂醫有好處:一是為社區提供更專業健康服務;二是能有效促動中藥銷售。不過藥店坐堂醫水準整體參差不齊,也存在江湖郎中混雜其中,有效監管、保證消費者權益成為一道難題。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任德權表示,中醫坐堂是傳統,也能發揮中醫藥自身優勢,試點兩年之後各地效果不錯,各地應該鼓勵、進一步給藥店中醫坐堂鬆綁,以滿足老百姓需求。

四類產品是硫超標重災區
健康時報 2012年9月20日

有報導稱中國八角之鄉廣西,有近九成的八角用硫磺薰制,而出口的八角卻無硫。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主任郝鳳桐說,真菌類、乾果類、中藥材和水發產品的乾貨是硫超標重災區。硫磺對食品起到脫色、漂白和防腐作用,廣泛應用於食品添加與加工過程。人體吸收食物中的二氧化硫殘留,會對呼吸道、氣管等造成刺激,也會危害到消化系統,嚴重的更危害肝臟、腎臟。含硫的添加劑是水溶性的,在食用前用水浸泡即可去除。

新加坡禁用34年中藥材‧黃連2015年有望解禁
星洲日報 2012年9月23日

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透露,已在新加坡禁止使用34年的中藥材黃連、黃柏,有望在2015年解禁。而含有黃連成份--小檗鹼的中成藥,將從明年1月1日起獲准售賣。含有小檗鹼(berberine)的中成藥包括膠囊、水劑,及由中醫配方使用的粉劑、顆粒劑等。不過為保障公眾安全,這些中成藥與市面上其他中成藥一樣,須通過衛生科學局審查才可上架。同時產品標籤也須附加華英文警示,禁止嬰兒、G6PD酶素缺乏症(俗稱蠶豆症)患者、孕婦與哺乳婦女使用。


編輯:
Rose Tse,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