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拯救癱瘓動物
中央社 2011年8月29日
台大附設動物醫院開設中獸醫針灸門診,成功治癒許多癱瘓動物,讓主人重拾歡顏。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舉行中獸醫針灸門診和針灸教學醫療服務成果發表會。主治獸醫師劉金鳴表示,用針灸治療小動物可說是未來潮流,國外西醫在治療動物遇到瓶頸時,也常尋求針灸為輔助治療,而台灣則是最近5到10年開始較多研究;國外曾聽聞用針灸治療爬蟲類、鳥類、駱駝等動物,而台大也曾治療過天竺鼠,但目前仍以狗貓為主。
中醫刮痧師構建養生保健業正規軍
明報 2011年8月31日
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醫藥管理局的推動之下,中醫藥特有工種國家職業標準於2009年7月正式頒佈,標志中醫職業技能培訓和取證走向規範化、專業化。目前中醫刮痧師是唯一中醫類別的中醫藥行業特有職業,全國約有30萬人從事保健刮痧工作。中醫刮痧師教材編委會主編楊金生博士表示,中醫人才隊伍應當分層發展,按照從業範圍、職責劃分為五級:全科中醫、專科中醫、坐堂醫、一技之長傳承人員、中醫技師。讓中醫藥傳統技法得到充分的應用,解決目前具有執業資格的醫務人員不願意從事這些技術較簡單、附加值小的治療工作。
中醫評鑑 北長庚等15家最優
萍果日報 2011年9月1日
台灣衛生署首度進行中醫醫院評鑑。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說,去年有700萬人、約2700萬人次使用中醫門診。現有96家醫院提供中醫服務,首次中醫評鑑由醫院自行申請參加,共45家申請,評鑑項目計有300多項;結果依評分高低,共15家獲優等,25家合格、5家不合格,有效期3年。黃林煌說5家醫院不合格原因讓人咋舌,有的藥局中藥擺到過期,有的借牌、以人頭醫師充數。少數院所連基本的消防設備都不符標準。
2012年中醫執業資格試將接受申請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1年9月2日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公佈,接受2012年中醫執業資格試的申請。首次參加執業資格試的人士,必須於2011年10月28日或以前遞交申請。準備參加2012年中醫執業資格試的表列中醫及重考人士,則須於2012年3月30日或以前報名。中醫執業資格試包括第I部分筆試及第II部分臨床考試。筆試將於2012年6月舉行,臨床考試將於2012年8月舉行。除了已獲通知須參加執業資格試的表列中醫外,申請人必須完成認可的中醫執業訓練本科學位課程或認可與該課程相當的課程,才有資格參加中醫執業資格試。
第八屆世界中醫藥大會在倫敦開幕
搜狐資訊 2011年9月5日
第八屆世界中醫藥大會在倫敦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在兩天的會議期間就中醫藥理論和臨床應用進行深入研討與交流。本屆大會主題為中醫藥有利於人類健康,研討範圍涉及中醫藥基礎理論、中醫臨床應用、中醫藥在世界各地的發展、中醫藥的全球化和標準化以及中醫教育與管理。大會還設立了針灸專題、皮膚病專題、中醫藥與癌症專題、疼痛專題、中藥方劑專題等。
食物相克不是中醫說法
人民網 2011年9月5日
吃東西有時會造成胃腸不適甚至腹瀉、瘙癢等,有人說可能是「食物相克」引起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養生康復系主任林殷表示,其實食物相克說是近代中國特產,國外無此說,古人無此論。食物之間搭配不當,古籍中確切的說法叫「食物相反」和「合食禁(忌)」。食物相反,反的是物性或食性。古人覺得紅色的東西多與火熱相連,白色的東西多與寒涼有關,兩類食物同食就吃反了,因此大蒜和狗肉不能同食,螃蟹和柿子不能同食。所謂「合食(禁)忌」,並非實證科學的產物,更多的是民俗學意義上的禁忌:它們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為了回避風險,盡可能不要做。「食物相反」反映的是中國人在過去幾千年裏對食物營養和安全的艱難探索。今人無權責難古人,但須超越古人。
香港中醫學會慶22周年
文匯報 2011年9月5日
香港中醫學會舉行22周年第10屆理監事就職禮。各界友好、中醫藥界人士及會員逾400人濟濟一堂,同申慶賀。香港中醫學會第十屆理監事會主要人員有:會長朱洪民;副會長溫淼祥、林松、胡卡、梁日安;理事長俞明珠;副理事長陳曦齡、汪慧敏、倫中恩、莊朝安、鍾愛瑩、吳梓新、鄒嘉宏、李祖成;監事長高景凱;副監事長馮榮昌、黃亦婷、邱建忠、黃杰誠、李振輝、張前;秘書長梁秋容;副秘書長羅昉、藍永豪、李飛鴻等。
范佐浩獲委任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級顧問
香港電台 2011年9月8日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主席范佐浩,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任為國際合作高級顧問,任期3年。范佐浩對任命表示榮幸,感謝內地當局一直對香港中醫藥發展及規管的支持及幫助,他期望憑藉過往經驗及國內外廣泛人脈,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供有用的意見。范佐浩本身從事金融證券業,自05年9月起擔任香港中醫藥管委員會主席一職,任期將於本月稍後屆滿。
九成半人贊成中西醫結合
香港健康網絡 2011年9月12日
香港健康聯網以問卷訪問了544名市民,瞭解他們使用中西醫療的情況,發現西醫仍是市民治病的主流,50%受訪者生病時主要看西醫,只有7%的人指會主要看中醫。不過,65%受訪者及其家人有看中醫、食中藥、中成藥及搽/外敷中藥藥物、針灸、推拿等的情況。另外受訪者認為市民看中醫、吃中成藥、針灸、推拿的接受程度屬於一般或以上達九成。對於可令中醫中藥的地位上升的原因,六成半受訪者認為中醫執業有註冊。有近五成受訪者認為中醫中藥地位上升,原因包括中藥及藥材生產製造有嚴格標準、中藥要有衛生署註冊、中醫提供到臨床實證及中醫與西醫合作有好的醫療效果。
粵港加強中醫藥交流合作協議
人民網 2011年9月13日
香港中藥業協會和廣東省中醫研究所簽署中醫藥交流合作協議,旨在加強在中醫藥領域的合作,促進兩地中醫藥事業發展,以貫徹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定》相關條款。雙方同意在相關部門之間建立合作工作機制,負責跟進落實協定中的有關事項,協調解決合作爭端,建立公共資訊平台,定期發佈落實情況報告。
百項單味製劑 重金屬含量不得超標
聯合新聞網 2011年9月13日
台灣衛生署公告最新「含異常物質限量」標準,從12月起有100項單味製劑及67項基準方,異常物質不得超過新標準。衛生署要求所有科學中藥的複方製劑總重金屬含量,由原來最高限量的100ppm,下修為30ppm。至於土茯苓、大黃、川芎等100項單味製劑,則必須今年12月起,也符合30ppm以下的限量標準。至於砷、鎘、汞、鉛,小青龍湯等33項基準方,去年7月起,規定含量砷為3、鎘為0.5、汞為0.5及鉛為10ppm以下;今年12月起,其餘的當歸芍藥散、柴胡桂枝湯等67項基準方,也須比照辦理。
中醫藥學會:官方認證養生專家醫學背景是標準
人民網 2011年9月14日
在中國科協第八期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上,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主任委員溫長路表示,面對當前存在的養生專家水準參差不齊的現象,北京、吉林、河南、山東等地衛生部門相繼推出了官方認證的養生專家,而認證標準包括衡量醫學背景、學歷和經歷等等。溫長路認為,評價一個專家是否具備演講的資格,首先要看專家是否有嚴格的醫學背景;其次要看其所講的是不是自己所從事和熟悉的專業;第三要看專家所做的工作是否是公益性的,而不是為了推銷某種產品。
首屆全國優秀中醫藥文化科普圖書推薦啟動
搜狐資訊 2011年9月14日
新聞出版總署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開展,首屆全國優秀中醫藥文化科普圖書推薦活動。申報條件明確要求:是新聞出版總署公佈的53家具備養生保健類出版資質的出版單位;作者具有一定中醫藥專業知識、具備中醫藥專業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申報圖書是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發行的中文版圖書;以傳播中醫藥文化、普及中醫藥科學知識為主要內容;發行量在1萬冊以上。每家出版單位最多申報5種,多卷本叢書、套書全部出齊後作為一種申報或按其中單本書申報。
每萬人僅擁有3名中醫
鉅亨網 2011年9月15日
全國中醫基本情況調查顯示,每萬人中,中醫師數量僅約3人,中醫院床位數不到4張。北京中醫床位數和醫師人數為全國最高。各類醫療機構(不含村衛生室),年中醫門診服務總量是6.7億多人次,占門診服務總量的19.2%;當中中藥處方占總數的9.5%,中成藥處方占總數的17.4%。未來五年,醫療機構對中醫藥專業人員的意向需求為51.76萬。其中,醫院占36.6%,社區衛生中心(站)占6.5%,鄉鎮衛生院占14.7%,村衛生室占37.0%。目前阻礙中醫藥發展四大問題包括:中醫藥管理機構設置、相關政策落實在不同省市區有較大差異;資源不均衡;農村中醫服務點少;有資質人員不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於文明表示,隨著醫改的深入及十二五規劃的實施,一些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
屠呦呦膺世界級醫學大獎
文匯報 2011年9月15日
中國81歲高齡女科學家屠呦呦,榮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以表揚她40年前發現抗瘧病藥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生命。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該獎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的屠呦呦生平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中醫家底到底有多薄
深圳新聞網 2011年9月17日
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性中醫現狀調查發現,中醫藥發展水平在地區間和省際間不均衡,中醫藥管理局對此高度重視。副局長於文明說,以中醫機構的投入為例,人均財政撥款最高的省為63.41元,最低的僅為3.79元。每萬人口中,中醫床位數最高為6.87張,最低僅為2.3張;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最高的為5.65人,最低的僅為1.45人。尚有33.5%的鄉鎮衛生院和42.5%的村衛生室,不能提供中醫服務。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院裡,中藥飲片處方僅占兩成左右,中成藥處方僅占三成左右,且常用中醫療法更被邊緣化。2006-2009年,中醫醫院新進人員10萬人,其中中醫、中藥專業不到1/3。中醫師在中醫院裡只占35.3%,在綜合醫院占不到兩成。
中藥針灸戒毒 有效紓緩痛症
星島日報 2011年9月18日
很多沉淪毒海多年的男女,身體出現不同痛症,其中尿頻、膀胱痛及胃痛至為普遍。天朗中心與博愛醫院先後推出兩期治療,供38名嚴重吸毒者參與中醫戒毒治療。中醫治療並非可助參加者即時除掉毒癮,但有助減低對毒品長期依賴,及改善身體狀況。協助戒毒的博愛醫院中醫師黃嘉怡說,索K嚴重會令膀胱纖維化,出現膀胱炎、腎衰竭、腎積水、胃痛、骨痛等,影響小便及精神變差。若參加者3個月內成功不吸毒,身體有機會復原70%至80%。有參加者接受治療後,尿頻由每10多分鐘一次,減至4小時才一次。博愛醫院是香港第二所提供中醫戒毒服務的醫院。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與內地高校合作是互惠雙贏
文匯報 2011年9月19日
香港高等院校與內地加強合作已成趨勢。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認為,本港院校管理及辦學模式,正是內地最欣賞之處。兩地教育合作是互補、各取所需。校方現時已與內地10間院校簽訂合辦課程協議,主要內容包括:結合教學資源,讓學生兼有兩地學習經驗及學位。另外,浸大將於江蘇省常熟市設立研究中心,進行中醫藥、化學、傳媒等項目研究。又表示現正籌備成立香港首間中醫醫院,為中醫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進展較當初預期理想。
慢病威脅給中醫發展機遇
中醫世家 2011年9月26日
數據顯示,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病等慢病,已成為人類的頭號殺手。2008年有3600萬人死於此類疾病,佔當年全球死亡人數的63%。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下個十年,這一比例將達到80%。西醫所短,正是中醫所長。適應疾病譜的改變,以西醫為主導的現代醫學也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環境模式、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人的生命健康為中心轉變。而其轉變的方向,恰是強調整體觀念、辨証論治、治未病的中醫學始終所主張的核心理念。中醫學在幾千年來的實踐中,已積累了防治慢病、養生保健的豐富經驗和手段。中西醫協調發展,是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特徵和顯著優勢。
浸大:西藏雪蓮抗炎效強
明報 2011年9月28日
雪蓮花(天生雪蓮)為著名中草藥,生長於新疆、西藏和四川海拔3000~4000米的懸崖峭壁,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學部學者獲研究資助局撥款75萬元研究雪蓮花藥效,並於前期研究中,發現西藏的棉頭雪蓮的抗炎和鎮痛活性效最強。學院副教授陳虎彪獲75萬元資助,進行中藥雪蓮花的活性成分篩選及代謝研究,闡明雪蓮花的藥用機制。研究為期兩年,預計2013年底完成,期望能為雪蓮花臨床使用提供科學依據,長遠為雪蓮花開發抗炎新藥打下基礎。
香港新設委員會促中藥研發
中國網絡電視台 2011年9月29日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宣佈,將新設一個委員會,引領和推動香港中藥研發和檢測工作。發言人說,新成立的委員會能更有效地協調各有關方的合作,為中藥研發提供更有力的支援。另外,中藥是香港檢測和認證局選定的4個重點發展行業之一,新成立的委員會亦會探討中藥檢測的商機。新委員會將由創新科技署署長任主席,成員來自政府、產業界、學研界與中藥相關的代表。同時,特區政府將繼續經由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中藥發展。
中加簽署衛生合作執行計劃
星島日報 2011年9月30日
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27日對加拿大進行了官式訪問,並在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陳立鋼陪同下,與加拿大聯邦衛生部長艾露卡(Leona Aglukkaq)舉行了正式會談,並簽署中加兩國2011至2014年衛生合作執行計劃。合作內容主要包括傳統中藥在內的天然健康產品的質量安全及有效性;食品安全;衛生信息化及遠程醫療;衛生體系加強規範發展及能力建設等。
編輯:
Rose Tse,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