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醫藥近況 >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中醫藥活動新聞剪輯
 

益母草鹼將成治療腦中風新藥
金融網 2010年12月2日

上海復旦大學藥學院院長朱依諄教授等,經5年多研究,首度從傳統中藥益母草中提取的益母草鹼對治療腦中風具有明顯療效,或將成為未來治療腦中風的新型藥物。益母草是傳統的婦科藥材,具有改善血液迴圈、活血祛瘀的功效。專家稱,益母草鹼能明顯減少腦缺血造成的大腦皮質梗死面積,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的症狀。該項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權威雜誌《Stroke》上發表。

香港中醫藥條例生效 進口及銷管中成藥都必須註冊
台灣公共廣播 2010年12月3日

香港《中醫藥條例》正式生效,要求所有進口、銷售及管有的中成藥都必須註冊。近30名中醫藥代表抗議當局,在未有足夠時間通知業界下,條例便生效,時間太倉促,令業界無法回收全部未獲批准註冊的中成藥,可能造成混亂。衛生署則表示,為保障巿民用藥安全,條例如期生效,並指出《中醫藥條例》早於1999年獲立法會通過,其間一直有與中醫、中藥商和其他持份者溝通,強調《條例》主要是保障市民免受未經註冊中成藥帶來的威脅,已賦予巿民免責辯護和豁免條款的權利。

299項中醫標準原則通過
中華中醫網 2010年12月8日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標準化項目終審會在京舉行。會議審查驗收並原則通過了299項十一五期間中華中醫藥學會承擔編制的中醫標準,分屬於《中醫外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耳鼻喉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肛腸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骨傷科常見病診療指南》等13個項目。此次參與評審的項目,歷時五年,有近千位專家參與編制,終審會後,學會將按照評審專家提出的意見組織項目組進行修改,以盡早出版發佈。

中醫納泰國正規醫療
中國文化網 2010年12月10日

泰國衛生部長朱林表示,衛生部將傳統醫術列為「可供民眾選擇使用的醫術」,傳統中醫和傳統泰醫將成為正規醫術之一。朱林說,中醫從業人員在持有合法行醫證的情況下,將可以在泰行醫。相關法規近期將列入政府公報而正式生效,將有首批320名中醫醫生獲得在泰行醫許可證。此外,衛生部將把泰醫術和泰草藥方列入正規藥方清單,與西藥藥方一樣獲得醫院用藥補貼,凡是參與國民免費醫療體系的醫院,向患者開出泰草藥可獲得每人2銖的官方補助,這補助明年將增至每人6銖,現有列入國家正規藥品清單的19種泰草藥方也將另增533種。

11項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範發佈
全國保健協會 2010年12月16日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佈了包括拔罐、刮痧、足浴、頭部保健等在內的首批11項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範,從術語、定義、操作步驟與要求、注意事項與禁忌等方面,對這些中醫保健技術做出了明確、詳細的規定。操作規範發佈後,將在全國推廣應用。此次規範發佈了中、英文兩個版本,規範的制定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特色診療研究專業委員會為牽頭單位,國內外30多家單位參加,400多名專家參與。

港大研針灸治中風後抑鬱
美南新聞 2010年12月17日

不少中風病人患上中風後抑鬱,醫生會處方抗抑鬱藥,但有副作用和效用不大。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副教授張樟進表示,中風後抑鬱屬於中醫的鬱症,主要由於氣血瘀滯引致精神抑鬱和性情急躁。而根據港大中醫藥學院最近發表之薈萃調查分析指出,針灸對於改善中風後抑鬱的程度比抗抑鬱藥物的效果更佳,副作用亦相對少。為了進一步確認針灸治療中風後抑鬱的臨床療效,該院現正招募60名,年齡介乎35至80歲,中風後不超過半年的香港病人參與研究。

內蒙古多措並舉扶持民族醫藥發展
新華網 2010年12月18日

據內蒙古衛生廳副廳長烏蘭介紹,十一五期間,蒙醫血液科等11個專科專病被列入國家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蒙醫整骨科等4個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蒙醫五療實驗室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實驗室,蒙醫震腦術等4項課題被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蒙醫藥還在2008年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將完成蒙醫震腦術等3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的成果鑒定,完成《蒙醫療術體表穴位定位標準》等4部蒙醫藥標準的鑒定出版工作。另外,蒙醫藥標準化、學歷教育和全科醫師培訓工作也將繼續進行。

藥材價漲五成 中醫師苦撐
文匯報 2010年12月20日

每年10月至11月為內地中藥材收成的季節,往年此時中藥材採購價會相對下跌,惟今年卻異常上升。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常務委員盧鼎儒說,適用於醫治流行疾病,例如感冒的藥材升幅最明顯,如金銀花及前胡都漲價4倍。他指出,今年每劑中藥的價錢平均較去年上升約一倍。補益類藥材亦節節上升,太子參由去年的每橭5元升至當前約25元。有趣的是,以前因黨參太貴,業界一度曾用價格便宜的太子參替代,現時卻反過來需用黨參代替太子參。太子參有補而不燥的功效,故用黨參時必須減量,以免太燥。

兩會簽醫藥衛生協議
台視新聞 2010年12月21日

兩岸兩會簽署「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包含傳染病防治、醫藥品安全管理及研發、中藥材安全管理及中醫藥研究、緊急救治等4大項。衛生署副署長蕭美玲指出,未來新藥和藥品器材以國際認定標準下執行,執行試驗結果可被彼此接受,新藥和藥品器材上市時間將可縮短,對國內生技產業有一定幫助。另外台灣市售中藥90%來自大陸,未來大陸中藥材須經檢驗合格,檢附證明文件始得輸入台灣,可從源頭加強把關中藥材品質與安全。

大陸中藥材 驗過才能登台
中時電子報 2010年12月21日

《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包含「傳染病防治」、「醫藥品安全管理及研發」、「中藥材安全管理及中醫藥研究」及「緊急救治」等四大領域,其中又以中藥材安全管理最受矚目。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表示,此次簽署將對中藥材進行源頭管理,由台灣提供中藥材檢驗標準給大陸,大陸的中藥材出口前需先把關,附上大陸質檢總局檢驗證明書,才得輸入。輸入後再以邊境抽驗及市場抽查把關。目前委員會已訂出89項中藥材及18種藥食兩用中藥材的重金屬、農藥殘留及黃麴毒素檢驗標準,待《醫衛協議》生效,使用量最多、佔總進口量五成的紅棗、人參、當歸、枸杞和黃芪將優先接受檢驗。

法令若明年落實 傳統醫療業者強制註冊
星洲日報 2010年12月21日

馬來西亞中醫師暨針灸聯合總會(醫總)總會長黃保國表示,衛生部擬定的傳統輔助醫藥法令一旦在明年落實,傳統醫療業者必須注冊才能執業。衛生部委任了3個中醫藥團體,協助處理登記注冊工作,也推出網上登記服務。但他說,當局在一些領域,仍無法與中醫藥團體達致共識,包括中醫師在申請執照期間能否行醫、中醫技能師的資格鑒定,以及如何制定資格鑒定考試等。


編輯:
Rose Tse,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