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醫藥近況 > 二零一零年六月
中醫藥活動新聞剪輯
 

研究發現針灸止痛的科學原理
新華網 2010年6月1日

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誌刊登,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等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針灸促使機體釋放一種天然止痛物質,從而起到止痛效果。他們對有一隻爪子不舒服的實驗鼠的相應膝蓋部位進行約半小時的針灸,導致實驗鼠機體釋放一種名為腺苷的物質,具有天然的止痛效果。檢測顯示,針灸後相應部位腺苷的含量是針灸前24倍以上。研究人員還對實驗鼠使用了一種使機體難以天然消除腺苷的藥物。結果腺苷累積量明顯增加,針灸止痛的有效時間延長到3倍以上。參與研究的內德加德博士說,許多人對針灸持懷疑態度,而本次研究揭示了針灸止痛的確存在科學原理。

實施中成藥註冊制度
大公網 2010年6月4日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下轄的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藥組已完成所有16540宗中成藥註冊申請的審核,並計劃在年底全面實施中成藥註冊制度,屆時在香港銷售、進口或保有未註冊中成藥都屬違法。截至今年4月底,中藥組累計收到16540宗中成藥註冊申請,其中包括14100宗同時申請過渡性註冊。中成藥註冊證明書上印有「HKP」並加上一個號碼,表明這是過渡性註冊的編號。中成藥註冊證明書上印有「HKNT」並加上一個號碼,表明這是中成藥註冊申請的編號。

中醫藥需求調研顯示七成農民渴求中醫藥知識
醫藥網 2010年6月4日

65.4%城市人認為中醫科普非常必要,69.4%農民願意花錢瞭解中醫藥,95%在校大學生把養生保健、防病治病作為瞭解中醫藥的主要目的,這是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普需求和宣傳研究課題組,有關南京地區問卷調查的結果。另課題組對甘肅省地區的人群調查發現,90.2%願意選擇中醫治療,91.5%曾服用中藥。對中醫藥有較高認可度後,59.2%對有關中醫的電視節目感興趣,50%左右關注過有中醫藥內容的報紙、雜誌和圖書。隨著對自身健康的日益關注和傳媒方式的增多,人們更願意選擇電視作為獲取中醫藥知識的途徑。課題組專家建議重視中醫學科普知識的宣傳。中醫藥科普需求和宣傳研究今年1月啟動,結果將為有關部門制定中醫科普政策、方案等提供依據和參考。

劣質阿膠
南方網 2010年6月7日

央視《每週品質報告》曝光了山東、河北、河南等,多個阿膠生產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用皮革加工過程中廢棄的下腳料替代驢皮熬制阿膠。這類阿膠出廠價格不到驢皮原料價格的四分之一。央視曝光的河北永豐藥業「青龍牌」阿膠據稱已流入廣州,記者走訪市內的健民、大參林、寶芝林、二天堂、海王星辰等大型連鎖藥店,均沒有發現該品牌。有藥房的負責人稱,該品牌不曾在正規藥房上架,但不排除部分鄉鎮、城中村的小藥店會有銷售。目前廣州市面的塊狀阿膠以大品牌東阿阿膠為主,還有老品牌福牌阿膠,也有其他一些不知名品牌的阿膠。

規範養生書出版
北京經濟信息網 2010年6月9日

在北京,新聞出版總署將加強對養生保健類圖書的出版規劃和指導。從下半年開始,將開展優秀健康科普類圖書的評選推薦活動。通過出版社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的方式,向社會推薦一批真正的優秀健康科普圖書,滿足讀者需求。同時,新聞出版總署將同醫藥衛生部門合作,要求出版社有相應的編輯資質及嚴格的審讀程式和制度,書稿經有關專家審讀合格後才能出版。總署還將通過出版物質量檢測中心,定期對養生保健類圖書的內容和編校進行檢測,對不合格的圖書將按照《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由出版社採取召回、停售等措施,此項定期檢測活動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

中西醫療康復中心開幕
香港浸會大學(北京)辦事處 2010年6月11日

「香港防癌會-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中心」暨「香港防癌會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中西醫療康復部」於6月9日舉行開幕典禮,成為香港首家提供中西醫結合治療住院服務的試點。中醫藥中心由6位中醫師駐診,為腫瘤病人提供中醫藥門診服務,同時也為入住癌症康復中心的腫瘤病人提供中醫藥治療腫瘤專科到診以及中西醫會診服務,方便病人接受中西醫療綜合醫護服務。中心有六張病床,除了腫瘤病人外,也針對性地為中風後遺症、痛症等病人提供住院服務。

防暑香囊世博受歡迎
大公網 2010年6月11日

世博園區志願者佩戴防暑香囊的消息引起熱議。據上海中醫藥大學相關人士介紹,為世博志願者配發的香囊是學校特製。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主任醫師蘇勵介紹說,一些藥店提供的端午香囊和防暑香囊藥方並不相同,其功效也不同。端午香囊氣味重,對淨化空氣有一定作用,但治療效果並不明顯;防暑香囊則對夏季感冒有預防和療效。防暑香囊藥方:蒲公英30克、陳皮6克、銀花9克、澤瀉12克、藿香12克、佩蘭12克、冬瓜皮20克、香薷12克。

上海中醫院成功將針刺麻醉運用於鼻病治療
中國新聞網 2010年6月13日

上海曙光醫院在針刺麻醉手術系列研究新近取得進展。專家將針刺麻醉成功運用於鼻部手術,減少麻醉量的同時也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據耳鼻咽喉科主任張治軍透露,在科室開展的100多例針刺麻醉鼻部手術中,包括了鼻竇炎、鼻息肉、鼻竇腫、鼻中隔偏曲等,由於針刺麻醉減少了三分之一的麻醉藥用量,相應減少了麻醉的副作用。據知針刺麻醉已成為該院重點推廣的中西醫結合手術方案。

港針灸治兒童弱視
大公網 2010年6月15日

汕頭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自06年12月開始,為170名內地弱視兒童進行15星期臨床針灸治療測試。結果發現,在3至6歲組別中,戴矯視眼鏡組別15%人康復,但加上針灸治療,治愈率有57%。在7至12歲組別中,針灸使治愈率從單純佩戴矯視眼鏡的17%提升至25%。負責人林順潮教授表示,針灸刺激與視覺相關的5個穴位,對視覺皮層的活化作用與光的刺激一致,從而透過刺激腦部皮層區域,起治療作用。他說,針灸沒有副作用,且治療效果持續,並預期針灸療程由15周延長至30周,效果能進一步提升。中大正研究用針灸治療其他眼疾,如近視、老花、青光眼、乾眼症等,並計劃於暑期內,招募200名弱視小童,進行另一個臨床試驗。

中國將對中醫養生保健圖書、節目進行監測評估
醫藥網 2010年6月17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與國家衛生部健康教育中心聯合開展對涉及中醫養生保健的圖書、刊物和電視、廣播節目進行監測評估,並且以適當的形式向社會公佈。該局副局長李大寧強調,將加快選拔培養一批有知識、口才好,能用通俗語言表達中醫養生保健內涵的中醫藥科普人才,根據群眾需求,推出準確中醫藥養生保健科普作品。他表示,該局將加強與媒體的合作,在制定相關規範的同時,繼續做好已有的中醫科普節目,讓中醫養生保健健康發展,同時組織中醫藥科普文化巡講團,舉辦中醫藥科普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的活動。

廣州設抑鬱門診展專項研究
大公網 2010年6月18日

據統計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率已高達57%,其中50%失眠者伴有各種精神疾病,如抑鬱、躁狂等。慢性失眠可引發抑鬱,抑鬱也是失眠最主要的原因。一項針對中國抑鬱症患者的調查更顯示:79%的抑鬱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礙。廣東省人民醫院在四年前開設了失眠專科門診,三年前開設了抑鬱焦慮門診,在全國處領先地位,成為中國睡眠研究會南方培訓中心。全國抑鬱症及睡眠障礙健康促進項目,最近率先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掛牌啟動。

丹參基因組框架圖
粵科網 2010年6月21日

廣藥集團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聯合宣佈,「丹參基因組框架圖」成功繪製完成,是全球發布的首個藥用植物基因組框架圖。據介紹,白雲山丹參基因組專案從5年前開始啟動,由廣藥集團旗下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合作進行,至今專案總投資超過3000萬元。項目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對丹參全基因組進行測序,並完成丹參基因組框架圖的組裝。目前測序深度已達丹參基因組大小的20倍,測序結果已覆蓋92%的丹參全基因組和96%的基因編碼區。雙方將在完成丹參全基因組的基礎上,利用藥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平台,將基因研究進一步擴大到廣藥旗下眾多產品。

針灸證實可增強心衰患者耐力
新華網 2010年6月23日

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報告,研究人員在臨床試驗中證實針灸雖不能增強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縮能力,但能明顯增強患者的運動耐力。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將心衰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患者接受10次針灸,對照組則接受安慰針刺。結果顯示,接受針灸的患者感覺有所改善,在規定時間內能連續行走的距離比接受安慰針刺的患者更遠。但兩組患者的心肌收縮狀況並無顯著區別。此前研究發現,心衰患者的運動耐力並不取決於心臟泵血能力,其易感疲倦似乎主要是因為血液中抑制炎症的物質含量較高,從而容易疲勞。試驗發現,針灸後受測者血液中名為「腫瘤壞死因子α」的物質明顯降低,使得患者骨骼肌耐力增加。研究小組還將研究針灸療法是否能長期改善心衰患者症狀。

川港近百學子踐行中醫藥文化
新民網 2010年6月27日

由成都中醫藥大學與香港大學共同承辦的教育部重點對港教育交流專案,川港中醫藥資源短期交流營,在成都正式啟動。來自川港兩地的近百名學子親身體驗了中醫行醫實踐,並進行了文化交流。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范昕建表示,開展川港中醫藥資源短期交流營的目的,旨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促進川港兩地在文化和教育領域的溝通。川港兩地的學子將體會中醫行醫實踐,參觀中醫藥歷史文化博物館以及藥材種植基地和標準的中藥備製工廠。

理大研發中醫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取得突破
香港理工大學 2010年6月29日

香港理工大學在傳統中醫觀念的基礎上,運用人體生物識別技術開發幾項先進的認證和醫療診斷工具。負責研究的是理大電子計算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張大鵬教授,他領導人體生物特徵識別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了幾項新發明,包括三套嶄新的診斷分析系統,「電腦舌像採集與分析系統」、「脈象波形採集與分析系統」和「人體呼氣採集與分析系統」。這些系統都是根據傳統中醫診斷的三個原則開發出來的,即望聞切。過去十多年,張教授的研究分別獲得了香港特區政府研究資助局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總額逾港幣一千八百萬元。研究團隊已為這些創新技術申請了多項專利,並在頂尖的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


編輯:
Rose Tse,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