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推中醫體質辨識保健康
大公網 2010年02月1日
香港東華三院王澤森上醫館,設立中醫體質辨識門診服務。通過中醫體質辨識,市民可因應本身特點而採用適當的調養方案。其中偏頗體質皆可作出相應的調控,有助建立一套個體化、有系統性以及較為全面的中西醫結合健康管理計劃。廣華醫院外科部葉維晉醫生認為,這種西醫首先排除疾病,配合中醫調理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在香港有很大的研究和發展空間,如疲勞綜合症、失眠等都市病,都屬於治未病範圍。廣華醫院病理部許伯鈞醫生被邀整合是項體質辨識調查結果分析,認為無論從治療角度或作為產業經營來說,顯示出有效性和可發展性。
天津啟建中醫藥博物館
中國新聞網 2010年2月1日
天津中醫藥大學師生發起籌建的天津中醫藥博物館,選址在天津中醫藥大學新校區。展館包括天津中醫藥發展史、中醫藥文物、中醫藥對外文化交流、中藥標本等。將展出歷代中醫藥用具、器皿、器械,近代名醫醫方醫案真跡、中醫藥匾牌、中國各地老字號藥莊資料、百年中醫藥商標廣告四千餘件。當中包括新石器時代玉石九針、泛黃的宋版中醫藥冊頁、同仁堂南京分店用過的牌匾、精緻小巧的青花虎頭脈枕等。
廣東建成首個「無痛示範病房」
中國新聞網 2010年2月3日
中國中醫系統的首家「無痛示範病房」在廣東省中醫院建成,為腫瘤病人提供規範化止痛治療的同時,還將融合中醫藥的優勢,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品質。調查表明約有75%至95%的晚期癌症患者與疼痛相伴,其中三分之一為重度疼痛。廣東省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委員會率先在廣東省10家三甲醫院成立無痛示範病房,其中廣東省中醫院是目前全國中醫系統中第一個成立無痛示範病房的。這個項目也得到了國家衛生部的支援,衛生部醫政司將於今年發文,在全國100家醫院推廣此專案。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揭曉
中國中醫藥報 2010年2月3日
2009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有90項研究成果獲獎。由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單位完成的「肝脾腎同治法辨證治療2型糖尿病研究」等8項成果獲得一等獎。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單位完成的「中醫藥治療兒童厭食症的研究」等28項成果獲得二等獎;由北京昌平區光明骨傷醫院等單位完成的「中醫整脊機理與臨床研究」等54項成果獲得三等獎。學會同時評出李時珍醫藥創新獎,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劉建勳獲得。
中藥出口去年突破14億美元
中國醫藥信息網 2010年2月5日
2009年中國中藥產品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20億美元,增幅為14.36%。其中出口14.6億美元,同比增長11.72%;進口5.4億美元,同比增長22.14%,達到近6年來的最高。中藥材及飲片進出口額達到6.5億美元,同比增加7.2%,占中藥類產品出口總額的37.92%。植物提取物進出口額達到8.2億美元,同比增加36.1%,占中藥類產品出口總額的44.8%。中成藥進出口萎縮,累計進出口額為3.39億美元,同比下降4%。保健品累計進出口額達2億美元,同比上升3.1%。
中國首部《國家處方集》發布
人民網 2010年2月8日
中國衛生部發布第一部《中國國家處方集(化學藥品與生物製品卷)》,以落實基本藥物制度,指導醫療機構臨床用藥。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王羽透露,該處方集是回應世界衛生組織宣導與建議,借鑒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經驗,並結合中國地域分佈、疾病譜、臨床治療習慣以及經濟文化因素編寫制定的。處方集採取「以病帶藥」模式編寫,以優先使用基本藥物為選用原則,並就常見各系統疾病提出用藥原則和具體藥物治療方案。內容包括適應症、不良反應、用法用量、製劑規格等。
英研究顯示針灸可引起大腦神經變化
新華網 2010年2月8日
英國研究人員利用現代手段檢查傳統針灸的效果,發現可引起大腦相應部位神經變化,這有助分析針灸的作用原理。英國約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學術期刊《腦研究》上報告說,對17名受試者進行合谷穴針刺,同時接受大腦掃描。發現在那些認為有「得氣」感覺的受試者中,大腦中有關處理疼痛的神經區域出現活動降低的情況。在僅感覺疼痛的患者中,大腦相關的神經區域出現複雜變化:一些區域的神經活動增強,而另一些區域的神經活動減弱。
中醫界促設立法會中醫議席
大公網 2010年2月8日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舉行「中醫界政改立場意見座談會」,會長馮玖代表業界向政府提出,於2012立法會功能組別選舉中,增設中醫席位。馮玖表示,現時香港有中醫師近9千人,中藥師及輔助員工估計近萬人,較醫學界選民(10606人)及衛生服務界的選民(36968人),同樣是舉足輕重,同時同地在基層社會發揮穩定作用。目前立法會內中醫界卻是唯一沒有議政代表的醫療專業,這樣無法在建制之內發聲,是中醫藥發展裹足不前的關鍵。
土家苗族醫藥獲專利保護
大公網 2010年2月12日
湖南省保靖縣近年積極支持本縣土家族、苗族醫藥繼承、整理和挖掘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績。據保靖縣中醫院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縣共有苗醫接骨術、土家族治療骨質增生藥方等42項土家族醫藥、苗族醫藥的發明專利,得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認證保護,專利擁有量占全州中醫藥發明專利總量的60%。近4年來,使用獲得專利的土家族醫藥、苗族醫藥治愈近萬患者,節省醫療費用約1600餘萬元。
研製中藥配方顆粒國際標準
人民網 2010年2月25日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秘書長黃建銀在一個中藥配方顆粒高層論壇上透露,中國已開始研製300味中藥配方顆粒標準。據介紹,標準包括生產工藝標準和品質標準兩個方面,其中生產工藝標準,主要是研究和規範各種高新技術,而品質標準,主要研究和規範藥品名稱、重金屬限度檢查、農藥殘留限度檢查、用法用量等。黃建銀說,這項研究是為了通過標準的研製與推廣,規範中藥配方顆粒生產,提高生產水準,保證品質和安全性,以擴大中國在國際中藥市場的份額,保證中醫藥在國際有序地發展。
廣西建民族醫藥材品質標準體系
醫藥網 2010年2月25日
由廣西民族醫藥研究院等單位承擔,「100種常用特色壯藥材薄層色譜研究及彩色圖集的整理」課題,通過鑒定,標誌著廣西壯族醫藥材有了品質標準體系。廣西中醫藥研究院中醫化學研究所所長劉布鳴說,建立和完善壯藥、瑤藥品質標準體系,讓廣西民間慣用的大部分壯藥、瑤藥擁有法定品質標準,這有利於保障壯藥、瑤藥品質和安全,也將促進中國壯藥、瑤藥的開發利用,提高民族醫藥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廣西地處亞熱帶,藥用資源豐富,擁有中藥民族藥基源4623種,居全國第二位。在廣西流傳使用的傳統壯族特色藥材有2200多種,瑤族特色藥材1392種。
編輯:
Rose Tse,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